斧柯片石伴幽闲,堪与遗民共号顽。
试忆当年承赐事,墨痕如泪尽成斑。
斧柯片石伴幽闲,堪与遗民共号顽。
试忆当年承赐事,墨痕如泪尽成斑。
这首诗《题赐砚》由宋末元初的诗人汪元量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对一块被赐予的砚台的深刻情感。诗中以“斧柯片石伴幽闲”开篇,巧妙地将砚台比作斧头的刀刃和一片石头,暗示其质朴无华,却在孤独中陪伴着诗人,象征着一种不求闻达、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堪与遗民共号顽”一句,进一步深化了砚台的形象,将其视为与遗世独立的遗民为伍的伴侣,共同坚守着一种坚韧不拔、不随波逐流的精神。这里,“顽”字不仅指砚台的材质坚硬,也暗含着诗人对于坚持自我、不屈服于外在压力的品格的赞美。
接下来,“试忆当年承赐事,墨痕如泪尽成斑”两句,将诗人的思绪拉回到过去,回忆起当年接受赐予砚台的那一刻,那份庄重与荣耀仿佛历历在目。砚台上的墨痕,如同泪水般,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斑驳,这不仅是岁月痕迹的象征,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既有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砚台的描写,寓情于物,借物抒怀,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砚台作为承载文化和记忆的物品,在诗中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的桥梁,传递出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哲思。
城市厌烦嚣,兹游惬吾素。
平明辞国门,迥抱沧洲趣。
林幽朝暾薄,野旷晴云护。
维时秋气中,金飙散轻雾。
驾言将安从,遥企陵园路。
佳气正郁葱,王程戒朝暮。
启处诚不遑,心赏讵云负。
况兹同声侣,托乘相欢晤。
壶觞时共适,鱼鸟一回顾。
缅想尘外踪,于焉探隹句。
登高愧大夫,搦管何当赋。
凉风肃秋宇,明月照庭帷。
揽衣起中夜,四顾何踌蹰。
伊昔来京国,青杨拂地垂。
冉冉岁数周,严霜履凄其。
故乡渺何许,各在天一涯。
老亲岁云暮,游子别经时。
南国无来鸿,消息安可知。
灼灼花枝红,落叶倏已披。
人生非金石,感兹能不悲。
衣马任风尘,陆沉亦何为。
以兹结中情,彷徨无所之。
言念同心友,参辰久乖离。
望远不得至,悠悠劳我思。
愿言崇令德,皓首慰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