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似于陵不灌园,形骸都丧我偏存。
机当自适宵为蝶,乐少人知晓负暄。
笑却庞眉谋汉贰,嫌将清耳污尧言。
独嗟太白非愚质,愿事阳居学食㹠。
廉似于陵不灌园,形骸都丧我偏存。
机当自适宵为蝶,乐少人知晓负暄。
笑却庞眉谋汉贰,嫌将清耳污尧言。
独嗟太白非愚质,愿事阳居学食㹠。
这首诗以“赠李介石徵君”为题,由明代诗人王慎中所作。诗中通过对比和自省,表达了对廉洁、独立人格与生活态度的赞美与追求。
首联“廉似于陵不灌园,形骸都丧我偏存”,以“于陵”典故比喻李介石徵君的廉洁品质,如同古代的于陵子仲一样,不贪财利,不求奢华,保持了高尚的人格。而“形骸都丧我偏存”则强调了在物质欲望与精神追求之间的选择,表明即使外界的一切都可能消逝,但个人的道德操守与精神世界始终坚韧不拔。
颔联“机当自适宵为蝶,乐少人知晓负暄”,进一步描绘了李介石徵君的生活态度。他能够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夜晚如同蝴蝶般自由自在,享受着内心的宁静与快乐。然而,这种简朴而真实的快乐往往不被世人理解或认可,只有他自己能感受到其中的真谛。
颈联“笑却庞眉谋汉贰,嫌将清耳污尧言”,通过对比手法,赞扬李介石徵君的独立思考与坚持原则。面对世俗的偏见和诱惑,他不为所动,拒绝迎合,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将清正之言视为污秽。
尾联“独嗟太白非愚质,愿事阳居学食㹠”表达了对李介石徵君的敬仰之情。虽然他并非愚钝之人,却能像李白那样,拥有超凡脱俗的智慧与勇气,愿意学习并实践阳明心学中的饮食之道,即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来体悟宇宙真理,体现了对李介石徵君独特生活方式和哲学思想的高度认同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介石徵君品格、生活态度及哲学思想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其高尚人格的深刻敬佩与追求。
三径蓬蒿春雨肥,微君谁与开柴扉。
电光射牛书过目,虹气干斗酒淋衣。
十年五别岁月老,一方万里音尘稀。
谁云沧海断地脉,莫信天南无雁飞。
昼坐既催颓,夜卧亦展转。
检校百骸间,无一得安稳。
四大元假合,解散会归尽。
何烦造化儿,前期苦相窘。
咄咄方书空,忽发一笑冁。
都缘有我相,浪把此身认。
于中有安否,随即生喜愠。
蝉声耳根响,蝇趐目中晕。
无明遍大千,祇自植愁本。
化儿安在哉,作诗谢不敏。
去年春盘浙江驿,湛湛清波动浮石。
今年春盘吴会亭,冥冥细雨湿高城。
天边作客风沙里,今年去年成老矣。
客心古井冷无波,过眼人情亦如水。
忆昔三生住翠微,偶来平地著征衣。
山中故人应大笑,扁舟坐稳何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