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风光别,花容略可论。
珠垂插鬓靥,奁置洗头盆。
濯锦当年里,浣纱夕照村。
不堪回首处,几点渍啼痕。
雨后风光别,花容略可论。
珠垂插鬓靥,奁置洗头盆。
濯锦当年里,浣纱夕照村。
不堪回首处,几点渍啼痕。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花景的独特韵味,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情感的交融。
首句“雨后风光别”,点明了主题——雨后的景色与众不同,为全诗定下了清新脱俗的基调。接下来,“花容略可论”一句,以“略可论”三字,巧妙地表达了花在雨后的美丽虽不能完全言尽,却也足以令人赞叹,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由衷喜爱和赞美之情。
“珠垂插鬓靥,奁置洗头盆”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节描写,将雨珠比作珍珠垂落于发鬓间,奁(古代女子梳妆用的盒子)中放置着洗头用的盆,既形象地描绘了雨后花间的湿润与生机,又暗示了女性的日常之美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审美情趣。
“濯锦当年里,浣纱夕照村”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濯锦当年里,可能是指古代妇女在河边浣洗丝绸,与“浣纱夕照村”形成呼应,描绘了一幅古代农村生活的生动场景,既有历史的沉淀,又有自然的温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最后,“不堪回首处,几点渍啼痕”两句,以情感的升华收尾。这里不仅描绘了雨后花叶上的水珠仿佛是泪水的痕迹,更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中蕴含的情感共鸣的深刻体悟。这种淡淡的哀愁,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雨后花景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兰枝蕙蒂交西风,北湖欲秋莲子红。
金精山前种荒客,骑马又逐湘云东。
三年湖上招秦七,醉墨题诗秋露湿。
老蛟起舞听吟哦,幻作青童傍船立。
仙人吹笙调凤凰,引手赠我青瑶章。
黄心木断海尘起,山鬼无路啼幽篁。
慈恩玉槿飞晴雪,龙居镜泉漱香月。
佳人归去暮雪深,白鸟飞来新雨歇。
子城鹤语楼头烟,平分风月今吟仙。
石桃花映綵衣发,橘井笔倒寒蟾乾。
半生辨君床下拜,昔日裹头今鬓改。
世无此乐三百年,为君起舞秋风前。
不见德云闲古锥,淡烟寒日水涟漪。
风行雷动他山上,也好低头问讯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