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临流雪作堆,寒光疏影共徘徊。
多情最是黄昏月,配合春风不用媒。
玉树临流雪作堆,寒光疏影共徘徊。
多情最是黄昏月,配合春风不用媒。
这首诗以“咏梅三十首(其二十五)照水梅”为题,由元代诗人冯子振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冬日里梅花与流水相映成趣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在寒风中的坚韧与美丽。
首句“玉树临流雪作堆”,以“玉树”形容梅花的洁白与高贵,仿佛是堆砌在水边的白雪,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接着,“寒光疏影共徘徊”一句,进一步描绘了梅花在寒冷中依然绽放的姿态,其疏落的影子与寒光交织,共同在水面游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深的意境。
“多情最是黄昏月,配合春风不用媒”两句,将梅花与月亮、春风巧妙结合,赋予梅花以情感色彩。黄昏时分的月亮,似乎对梅花有着特别的情愫,二者无需媒人,自然地相互配合,共同展现着冬日里的生机与和谐。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梅花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在严冬中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和对生命力量的赞美。冯子振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梅花的自然美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既有视觉美感,又有深刻内涵的艺术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