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洒逃禅地,幽栖物自亲。
山禽行药砌,窗月乱松筠。
闻法诸天集,谈空万品新。
传衣无上足,若个厂头人。
萧洒逃禅地,幽栖物自亲。
山禽行药砌,窗月乱松筠。
闻法诸天集,谈空万品新。
传衣无上足,若个厂头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法师在禅修之地的宁静生活与精神追求。首句“萧洒逃禅地”,点明了法师远离尘嚣,选择在一处清静之地修行,以求心灵的解脱与自由。接着,“幽栖物自亲”一句,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万物都与法师亲近和谐,暗示了法师与自然界的深深连接。
“山禽行药砌,窗月乱松筠”两句,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法师日常生活的场景。山中的鸟儿在药石旁自由行走,窗前的月光洒在松竹之间,营造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氛围。这里不仅体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法师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以及他内心的平静与纯净。
“闻法诸天集,谈空万品新”则进一步揭示了法师在修行过程中的精神活动。诸天之众聚集聆听法师讲法,表明了法师的智慧与影响力,同时也象征着佛法的广度与深度,能够触及不同层次的听众。而“谈空万品新”则强调了法师在谈论佛法时的创新与独到见解,展示了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独特领悟。
最后,“传衣无上足,若个厂头人”两句,表达了对法师传承佛法、教导后学的敬仰之情。这里的“传衣”可能指的是传授佛法的衣钵或教义,象征着法师将佛法的精髓传递给下一代,确保佛法的延续和发展。“无上足”意味着法师的教诲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足以满足求知者的需求。“若个厂头人”则可能是对法师身份的谦虚表述,暗示法师虽已示寂,但其精神和教诲将永远流传,影响着后来的修行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法师修行生活和精神追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境界和深远的影响,表达了对法师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