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欲寻梅过野塘,卧闻檐雨暗心伤。
喜看淡日穿云色,痛惜寒花委地香。
数朵仅存聊慰限,全枝若尽枉回肠。
春霜况作连阴兆,莫厌端相到夕阳。
屡欲寻梅过野塘,卧闻檐雨暗心伤。
喜看淡日穿云色,痛惜寒花委地香。
数朵仅存聊慰限,全枝若尽枉回肠。
春霜况作连阴兆,莫厌端相到夕阳。
这首明代诗人王彦泓的《嫩晴踏访残梅次莲公韵(其一)》描绘了诗人探访梅花的凄美场景。首句“屡欲寻梅过野塘”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深向往,即使在野外的池塘边也渴望一睹梅花芳踪。接着,“卧闻檐雨暗心伤”通过听雨声,诗人的情绪被雨水打湿,暗自感伤,因为雨可能对梅花造成伤害。
“喜看淡日穿云色”转而描绘出一幅明亮的画面,淡淡的阳光穿透云层,照亮了梅花,尽管环境艰难,但仍有生命力顽强的梅花在寒风中绽放。然而,“痛惜寒花委地香”又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哀愁,看到花朵凋零,香气散落,他感到无比痛惜。
“数朵仅存聊慰限,全枝若尽枉回肠”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残梅的怜爱,仅存的几朵梅花成为他心灵的慰藉,但如果整个枝头都凋零,他的内心会更加悲痛。“春霜况作连阴兆”预示着春天的霜冻可能带来更多的寒冷,加重了诗人对梅花命运的担忧。
最后,“莫厌端相到夕阳”劝慰自己不要厌倦欣赏这残存的梅花,直到夕阳西下,体现出诗人坚韧的欣赏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情厚意以及对生命短暂与美好的深刻感慨。
借问中朝,谁得似、相公勋旧。
记前日、风云惨淡,雷霆奔走。
万里野烟空绿树,旌旗莫卷熊罢吼。
更挺身、飞出虎狼群,人能否。
元自有,谈天口。
初不负,经纶手。
更诗书万卷,文章星斗。
乐圣衔杯应暂耳,不妨桐院闲清书。
愿寿杯、青与北山松,俱长久。
三子追随,文笔峥嵘,相如上林。
正遥山雨过,岚光涌翠,平湖风起,天气行金。
老我何堪,颓然于上,得共停舟赏此音。
高歌罢,似千山月冷,万壑龙吟。
玻璃莫厌杯深。
尽尘土、机关苦用心。
对湖山如此,安能不醉,交亲知己,何处重寻。
慷慨中流,阑干拍遍,离合悲欢一古今。
明朝去,向滕王阁上,暮雨孤斟。
南国昼多雾,大是写真诗。
今年何许风色,吹作雪花飞。
人道使车刚节,我道使车和气,此语未应非。
簿案尽丛杂,梅竹复参差。
钓鱼君,今老矣,复何之。
人传日边消息,四海入皇威。
况是髯张癯霍,偶有相逢今日,时复吐奇辞。
朱子有佳酒,连为倒琼*。
玉峰千古高寒,浮花细叶难相称。
风流不减,谢家林下,蔼然辉映。
最□关心,岁时伏腊,频繁荐敬。
笑人间儿女,那知许事,空脂粉,香成阵。
惭愧儿郎草草,满金杯、绿浮春莹。
此心但愿,旁*亲旧,年年康胜。
一曲龙吟,又传佳话,尊前试听。
道期颐未劳,十年今日,再安排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