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胥逢击絮,遂为鞭尸人。
淮阴遇漂母,终亦去亡秦。
豪杰与婵媛,万年共一尘。
清淮映古庙,月明空沄沄。
安能闾市上,复问哀王孙。
子胥逢击絮,遂为鞭尸人。
淮阴遇漂母,终亦去亡秦。
豪杰与婵媛,万年共一尘。
清淮映古庙,月明空沄沄。
安能闾市上,复问哀王孙。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祝允明所作的《漂母祠》,主要通过历史典故来表达对英雄命运的感慨。首句“子胥逢击絮”引用伍子胥的遭遇,他因楚平王之冤而流浪,最终在吴国被鞭尸,象征着英雄的不幸结局。接着,“淮阴遇漂母,终亦去亡秦”则提及韩信在淮阴时得到漂母的救济,但他后来仍然离开秦国,暗示了即使有恩人相助,也无法改变其最终的命运。
诗人进一步将英雄与美女(婵媛)并提,指出他们尽管英姿焕发,但最终都难逃时间的磨砺,如同“万年共一尘”。这里的“万年共一尘”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清淮之水映照着古庙,月光洒落水面,营造出一种空寂的氛围,寓意历史的深远和沧桑。
最后两句“安能闾市上,复问哀王孙”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扰的厌倦,以及对往昔英雄的怀念,不愿再在世俗的喧嚣中追寻他们的踪迹,而是希望能在静谧的历史遗迹中追忆他们的哀愁。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历史人物为背景,寓言式地表达了对英雄命运的沉思,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