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吹箫,閒来侧帽,懒话少年情事。
凭换取、轻绡淡墨,便露出、江南烟水。
料壮心、踏遍青山,浑不似、结屋归来花底。
更补树留云,隔墙借月,占断白蘋村尾。
试认先生行卷里。把瓢菜腮鲈,做成乡思。
行垆外、寒泉一镜,芦帘处、孤山双髻。
算匆匆、一住十年,纵费尽柔肠,卖愁无计。
剩画本新装,春风词笔,博得浮名如此。
老去吹箫,閒来侧帽,懒话少年情事。
凭换取、轻绡淡墨,便露出、江南烟水。
料壮心、踏遍青山,浑不似、结屋归来花底。
更补树留云,隔墙借月,占断白蘋村尾。
试认先生行卷里。把瓢菜腮鲈,做成乡思。
行垆外、寒泉一镜,芦帘处、孤山双髻。
算匆匆、一住十年,纵费尽柔肠,卖愁无计。
剩画本新装,春风词笔,博得浮名如此。
此诗描绘了一位年长者在艺术创作中的心境与追求,通过“吹箫”、“侧帽”、“淡墨轻绡”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意境。诗人以“江南烟水”、“白蘋村尾”、“瓢菜腮鲈”等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展现了一种回归自然、寻找心灵归宿的生活态度。
“补树留云,隔墙借月”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通过巧妙地利用自然元素,创造出独特的艺术空间。“占断白蘋村尾”,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宁静之地的独占与珍惜。而“行垆外、寒泉一镜,芦帘处、孤山双髻”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美丽,仿佛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最后,“匆匆一住十年,纵费尽柔肠,卖愁无计”流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执着与投入。尽管岁月匆匆,但诗人依然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艺术上,即使无法用物质的方式衡量其价值,也甘愿为此付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艺术、自然和生活的独特见解与感悟,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