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摸鱼儿.织竹团扇》
《摸鱼儿.织竹团扇》全文
清 / 沈鹊应   形式: 词  词牌: 摸鱼儿

弄团圞、组成蕲竹,传看纤手难释。

生绡纨素难比似,换却向来成式。霜雪质。

更隐映,斜纹不与甘蕉匹。细看成碧。

似绿水生波,雁行云外,疑是个人织。

谁行倩,妙手丝丝轻擘,此君再世踪迹。

从来尤物难长久,止恐秋风先逼。

须护惜,为巧夺天工,造物偏乘隙。

深藏满月,怕瘦减清辉,雪香飘堕,无处觅消息。

(0)
鉴赏

这首《摸鱼儿·织竹团扇》由清代诗人沈鹊应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团扇的制作过程和其独特的美感。

首先,诗人通过“弄团圞、组成蕲竹”这一句,展现了竹团扇的制作过程,仿佛读者能亲眼目睹匠人精心挑选蕲竹,将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接着,“传看纤手难释”则强调了这把扇子在完成后的珍贵与独特,让人爱不释手。

“生绡纨素难比似,换却向来成式。”这两句将竹团扇与传统的丝绢扇面进行对比,赞美其独树一帜的设计,改变了以往的样式,展现出创新之美。

“霜雪质。更隐映,斜纹不与甘蕉匹。”这里进一步描述了竹团扇的质地和纹样,其如霜雪般的质感与斜纹设计,不仅美观,还与甘蕉扇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竹团扇的独特魅力。

“细看成碧。似绿水生波,雁行云外,疑是个人织。”诗人通过比喻,将竹团扇的颜色与形态描绘得生动形象,如同碧绿的水面泛起涟漪,又似大雁在云层间飞翔,暗示了竹团扇的制作工艺如同织女之巧手,充满了艺术感。

最后,“谁行倩,妙手丝丝轻擘,此君再世踪迹。”表达了对制作竹团扇技艺的赞叹,仿佛这把扇子是竹的再生,再次展现其生命力。

“从来尤物难长久,止恐秋风先逼。”诗人在此抒发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把竹团扇可能会受到秋风的侵蚀。

“须护惜,为巧夺天工,造物偏乘隙。”提醒人们要珍惜并保护这把扇子,因为它是匠心独运的产物,是自然与人工完美结合的结晶。

“深藏满月,怕瘦减清辉,雪香飘堕,无处觅消息。”最后,诗人想象着竹团扇被深藏于月光之下,害怕它因岁月而失去光彩,担心它的香气随风飘散,最终消失无踪。

整首词通过对竹团扇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也蕴含了对传统工艺的尊重与赞美,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深深感慨。

作者介绍

沈鹊应
朝代:清

沈鹊应,字孟雅,侯官人。前江西巡抚沈瑜庆女,同邑前参政林旭室。旭遭戊戌政变之祸,鹊应以死殉。
猜你喜欢

峡江舟中怀徐审知

峡江江上晓乘风,人语鸡声宿雾中。

自入江西此差胜,有如吾子乃无同。

未怜终岁数行役,可料此生长困穷。

独是嗜诗馀习在,耸肩搔发愿求工。

(0)

上谷川尹殿丞

琐闼题诗送赴官,郡斋潇洒谢公閒。

树边棋阁开秋锁,池上吟窗见昼山。

吏散独行红叶外,酒醒时望白云间。

郊原渐有新烟火,知是逋民鸟道还。

(0)

渔父词·其八

鱼信还催花信开,花风得得为谁来。

舒柳眼,落梅腮,浪煖桃花夜转雷。

(0)

为仓使吴荆溪先生寿

人祝先生寿,勋名而福禄。

伊惟小门生,而乃异斯祝。

所祝在斯文,其寿非已独。

尝闻侍席言,檃括因以复。

孔孟至皇朝,文与道相属。

溯自熙丰后,专门始分目。

欧苏以文雄,周程理义熟。

从此判而二,流派各异躅。

伟哉水心叶,同轨混列辐。

粲粲云锦章,理义仍炳烛。

筠窗一传后,人已沾膏馥。

正统的属任,非公绍者孰。

鲰生耳闻此,惊诧叹不足。

因捧介寿卮,谱在歌诗轴。

愿言清节高,岁寒等修竹。

长以文鸣道,声金而振玉。

上而轧汉周,俯命骚以仆。

门生严楷法,剩将从纪录。

(0)

书山人居

溪叟山居不计年,半攲茅屋倚云边。

竹沟旋引高源水,灌得门前数亩田。

(0)

梦回

春意已深寒未了,梦回斗帐房栊悄。

五更五点残月销,山鸟一声先破晓。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