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其六飞盖桥》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其六飞盖桥》全文
宋 / 苏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朱桥矗矗两园间,湖水平时柳可攀。

车马等閒湖上去,游人常踏月中还。

(0)
注释
朱桥:指红色的桥梁,可能象征着繁华或贵气。
矗矗:形容桥高耸的样子。
两园间:两个园林之间的连接点。
湖水平时:湖面平静的时候。
柳可攀:可以轻松攀折柳枝。
车马等閒:车辆和马匹来去自如。
湖上去:驶向湖边。
游人常踏月:游人常常在月下行走。
月中还:在月光下返回。
翻译
朱红色的桥梁高高耸立在两个园林之间,湖面平静,柳树可以随意攀折。
车辆和马匹随意地驶向湖边,游人们常常在月光下返回。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色图景。首句“朱桥矗矗两园间”中的“朱桥”指的是画着红色的木桥,这里用来连接两个园林,既是实景描述,也有美化环境之意。"矗矗"形容桥的坚固挺拔,给人以安全感。

第二句“湖水平时柳可攀”表达了作者对于湖面平静时光与岸边垂柳的情趣,"可攀"不仅指柳枝低垂,而且暗示着游人的情怀,可以在这里停留欣赏。

第三句“车马等閒湖上去”中的“等閒”,意为闲适、从容,描绘了行人对美景的享受和放慢脚步的悠然自得。"湖上去"则是将观者带入画中,让人感受到那份宁静与惬意。

末句“游人常踏月中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平静的境界。“踏月”形象地描绘了夜晚游人在明亮的月光下行走的情景,“还”字则暗示着对这份美好时光的回味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作者对于江南水乡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以及那种超越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心境。

作者介绍
苏颂

苏颂
朝代: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猜你喜欢

答李荫京师见寄三首·其三

徇禄犹卑吏,归山已后时。

长安书不到,君但寄相思。

(0)

和施平叔题周公瑕小像

褐衣人识五陵豪,綵笔凭陵气象高。

曾醉洞庭山下月,笑从渔父诵离骚。

(0)

过何别驾介之朱明府仲开同集

百里劳车骑,西来一叩扃。

题诗何逊阁,载酒子云亭。

几杖探灵气,儿童望德星。

广陵今绝调,难向众人听。

(0)

王仪甫索题黎惟敬画

绿柳晴波杳霭间,昆吾御宿直南山。

仙郎尚记看花处,宫锦曾披跨马还。

(0)

赣州歌四首·其四

筹边军府有高楼,节制蛮方几十州。

赣水城头夜吹笛,梅花飞落楚门秋。

(0)

雪夜同胡伯贤宿东林寺

山僧留客解征鞍,虎笑溪桥鹤绕坛。

两寺疏钟云壑暝,万峰积雪石门寒。

夜深窗竹惊频折,腊尽溪梅落未残。

却望屏风飞瀑下,何时还共醉中看。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