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周文明》
《挽周文明》全文
明 / 夏良胜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闽学师先觉,楚歌悲后生。

相思不相见,秋雨暮山横。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夏良胜所作的《挽周文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

首句“闽学师先觉”,以“闽学”点出逝者在学术领域的地位与贡献,“师先觉”则表达了对其智慧与洞察力的高度赞扬。这里的“先觉”既指先知先觉的思想领袖,也暗含了对逝者在学术道路上引领后人的敬仰之情。

次句“楚歌悲后生”,通过“楚歌”这一传统音乐形式,营造了一种哀伤的氛围,同时“悲后生”则直接表达了对逝者身后年轻一代的关怀与忧虑。这里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哀悼,也流露出对后辈未来的深深关切。

第三句“相思不相见”,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与逝者之间无法跨越的时空距离所带来的思念之苦。这句诗将个人的情感与普遍的人性联系起来,使得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失去亲朋好友时那种难以言表的痛苦。

最后一句“秋雨暮山横”,以自然景象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秋雨绵绵,暮色笼罩下的山峦横亘眼前。这样的景致不仅渲染了哀伤的氛围,也象征着逝者生命的终结与自然界的无情轮回。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逝者哀悼。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对逝者的缅怀与哀悼之情,同时也触及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面对生死离别的无奈与哀痛。

作者介绍

夏良胜
朝代:明

(1480—1538)明江西南城人,字于中。正德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调吏部,进考功员外郎,以谏南巡,被杖除名。嘉靖初复职。以争“大礼”,阻张璁等超擢,遭忌恨。迁南京太常少卿。被仇者所讦,谪戍辽东。有《东洲初稿》、《中庸衍义》、《铨司存稿》。
猜你喜欢

客中偶成

朝向吴头行,暮投楚尾宿;

不见故乡人,家山月相逐。

(0)

杂感二首·其二

今是昨非悔已迟,穷途甘受少年欺。

事经过后方知错,诗未删前不觉疵。

居士四休常自适,季仁三愿任人嗤!

朝朝睡到黄粱熟,懒看儿童乐岁时。

(0)

冬日留题叠溪隐处·其二

古今兴废总堪哀,水送山迎眼一开;

更约明年樱笋会,杖藜携酒访君来。

(0)

海东屯卒歌

故乡无粥饘,来垦海东田。

海东野牛未驯习,三人驱之两人牵;

驱之不前牵不直,偾辕破黎跳如织。

使我一锄翻一土,一尺、两尺已乏力;

那知草根数尺深,挥锄终日不得息。

除草一年草不荒,教牛一年牛不狂;

今年成田明年种,明年自不费官粮。

如今官粮不充腹,严令刻期食新谷;

新谷何曾种一茎,饥死海东无人哭。

(0)

乱后初归里中·其五

败垣围井长黄花,日落寒烟绕郭斜。

莫问旧时王谢宅,寻常百姓已无家。

(0)

克复林圯埔,在军中偶兴

鼙鼓连朝响未残,军中犹自著儒冠。

师因累捷威声壮,民为初降号令宽。

几处负隅犹拒命,频年杀贼不逢官。

元戎谁有书生胆,凿险缒幽路百盘。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潘之恒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