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四面法智禅师塔》
《题四面法智禅师塔》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珍重灵知者,绵绵亘古今。

人居千圣外,塔锁乱云深。

碧落杉松色,丹崖虎豹音。

回光如到此,必也见师心。

(0)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四面法智禅师塔周围的自然景观与氛围,展现了对禅师精神的深刻敬仰与追思。首句“珍重灵知者,绵绵亘古今”开篇即表达了对灵性智慧的尊崇,暗示了禅师的精神超越时空,永恒存在。接着,“人居千圣外,塔锁乱云深”两句,以塔为载体,象征禅师的智慧与修为深不可测,超脱于世俗的千圣之上,隐匿在云雾缭绕之中,增添了一种神秘而深远的意境。

“碧落杉松色,丹崖虎豹音”描绘了塔周围环境的壮丽与静谧,碧蓝的天空下,杉松苍翠,岩石赤红,仿佛能听到虎豹的低吟,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超凡脱俗的氛围。这种自然景观的描写,不仅衬托了禅师的高洁与超然,也暗示了禅宗修行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最后,“回光如到此,必也见师心”则表达了对禅师内心世界的向往与追求。回光,即返照之光,象征着内心的光明与觉醒。诗人希望自己的心灵能够像光线一样,穿透重重迷雾,直接触及禅师的心灵深处,领悟其智慧与教诲。这不仅是对禅师的致敬,也是对自己修行之路的期许,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我超越与心灵净化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敬仰,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自我修行与心灵探索的渴望。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移家雁池

不向山中住,城中住此身。

家贫儿废学,寺近佛为邻。

雪长官河水,鸿惊钓渚春。

夜来游岳梦,重见日东人。

(0)

挽王大夫

两任身为郡,里中如不知。

民归清净化,家似困穷时。

秦木凄秋韵,湘云结暮姿。

若无遗爱在,何得后人思。

(0)

冷泉亭

山远源深绝市声,许由因此隐方成。

一生独喜枕流好,万事何如酌水清。

野衲洗心滋味淡,骚人照影利名轻。

软红尘里浑如醉,谁识斯泉可濯缨。

(0)

访周伯弜后寄

独坐湖窗水一杯,好怀竟日向谁开。

火云六月天无夜,不为先生定不来。

(0)

明妃曲

妾生岂愿为胡妇,失信宁当累明主。

已伤画史忍欺君,莫使君王更欺虏。

琵琶却解将心语,一曲才终恨何数。

朦胧胡雾染宫花,泪眼横波时自雨。

专房莫倚黄金赂,多少专房弃如土。

宁从别去得深嚬,一步思君一回顾。

胡山不隔思归路,只把琵琶写辛苦。

君不见有言不食古高辛,生女无嫌嫁盘瓠。

(0)

玉笥山

江作挼蓝绕髻鬟,令君心事每相关。

要令白叟黄童辈,如在清江碧嶂间。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