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重灵知者,绵绵亘古今。
人居千圣外,塔锁乱云深。
碧落杉松色,丹崖虎豹音。
回光如到此,必也见师心。
珍重灵知者,绵绵亘古今。
人居千圣外,塔锁乱云深。
碧落杉松色,丹崖虎豹音。
回光如到此,必也见师心。
这首诗通过描绘四面法智禅师塔周围的自然景观与氛围,展现了对禅师精神的深刻敬仰与追思。首句“珍重灵知者,绵绵亘古今”开篇即表达了对灵性智慧的尊崇,暗示了禅师的精神超越时空,永恒存在。接着,“人居千圣外,塔锁乱云深”两句,以塔为载体,象征禅师的智慧与修为深不可测,超脱于世俗的千圣之上,隐匿在云雾缭绕之中,增添了一种神秘而深远的意境。
“碧落杉松色,丹崖虎豹音”描绘了塔周围环境的壮丽与静谧,碧蓝的天空下,杉松苍翠,岩石赤红,仿佛能听到虎豹的低吟,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超凡脱俗的氛围。这种自然景观的描写,不仅衬托了禅师的高洁与超然,也暗示了禅宗修行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最后,“回光如到此,必也见师心”则表达了对禅师内心世界的向往与追求。回光,即返照之光,象征着内心的光明与觉醒。诗人希望自己的心灵能够像光线一样,穿透重重迷雾,直接触及禅师的心灵深处,领悟其智慧与教诲。这不仅是对禅师的致敬,也是对自己修行之路的期许,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我超越与心灵净化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敬仰,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自我修行与心灵探索的渴望。
两任身为郡,里中如不知。
民归清净化,家似困穷时。
秦木凄秋韵,湘云结暮姿。
若无遗爱在,何得后人思。
妾生岂愿为胡妇,失信宁当累明主。
已伤画史忍欺君,莫使君王更欺虏。
琵琶却解将心语,一曲才终恨何数。
朦胧胡雾染宫花,泪眼横波时自雨。
专房莫倚黄金赂,多少专房弃如土。
宁从别去得深嚬,一步思君一回顾。
胡山不隔思归路,只把琵琶写辛苦。
君不见有言不食古高辛,生女无嫌嫁盘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