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儿怕寒床下啼,两骭赤立仍苦饥。
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肌。
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
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
稚儿怕寒床下啼,两骭赤立仍苦饥。
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肌。
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
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穷家庭中年幼的孩子在严寒中受苦的情景。"稚儿怕寒床下啼",形象地写出孩子因为寒冷而躲在床下哭泣,显示出生活的艰难。"两骭赤立仍苦饥",进一步描绘孩子的瘦弱和饥饿,连站立都显得吃力。诗人感慨道,老天造人并非为了增加负担,"天之生汝岂为累",暗示孩子的存在本应得到关爱。
接着,诗人批评社会不公,官府掌控的桑柘资源遍布全国,却未能给予这孩子哪怕一寸丝线蔽体,"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对比之下,羡慕那些有羽毛的鸟儿,即使冰雪覆盖山川,它们还能展翅飞翔,"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
整首诗通过稚子的苦难生活,揭示了社会贫富差距和对弱势群体的忽视,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郑獬作为宋代诗人,其作品常常关注民生疾苦,这首《道旁稚子》便是其人文关怀的体现。
秋宵拄杖邑石门,萦回石路盘云根。
荒林败叶斗秋雨,苍烟界破青天痕。
双扉云封不得入,山月欲落愁时魂。
银河泻地霜满天,金飙吹空峰入云。
寒藤半枯瘦蛟舞,老松倒挂苍虬分。
仙人招我碧山住,乘风翔谒云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