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无前,退无后。毫发参差,便成窠臼。
八月二十五,洞山离查渡。
进无前,退无后。毫发参差,便成窠臼。
八月二十五,洞山离查渡。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宗修行者的困境和追求。"进无前,退无后"描绘了在修行路上既无停滞也无后退的境况,强调了持续精进的决心。"毫发参差,便成窠臼"则意味着即使是最微小的偏差,也可能陷入固定的模式或思维框架,暗示着修行者需要不断超越自我,避免落入常规。
"八月二十五,洞山离查渡",日期具体到农历,可能暗指某个重要的禅修节点或者个人心路历程中的转折点。"洞山"和"离查渡"可能是地名,象征着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转变,或是从尘世到心灵深处的跨越。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禅修中对突破自我、不断超越的追求,以及对摆脱世俗束缚、寻求内心解脱的深刻理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