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信可时经历熨帛图》
《题信可时经历熨帛图》全文
明 / 方孝孺   形式: 古风

圣主恩如天,赐帛一万匹。

承之锦绣段,重之踰金璧。

西风摧刀尺,将为君子衣。

熨贴既匀调,粲粲光陆离。

防胡犹未巳,行役何当归。

为君重着絮,此地饶寒威。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名为《题信可时经历熨帛图》。诗中描绘了皇帝对臣子的恩赐与关怀,以及臣子在处理政务之余,仍不忘国家安危,展现出一种深沉的责任感和忠诚之心。

首句“圣主恩如天”,开篇即以“天”喻恩典之浩瀚,形象地表达了皇帝对臣子的慷慨赐予。接着,“赐帛一万匹”进一步说明了恩赐的丰厚,锦帛之珍贵,象征着皇恩的厚重与珍贵。

“承之锦绣段,重之踰金璧”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强调了锦帛的价值远超金银,以此来凸显恩赐的非凡意义。接下来,“西风摧刀尺,将为君子衣”则转而描写制作衣物的过程,预示着这些锦帛将被制成衣物,以供使用。

“熨贴既匀调,粲粲光陆离”描绘了衣物经过精心熨烫后的华美景象,光华四溢,色彩斑斓,展现出精致与高雅。然而,诗人并未止于此,而是紧接着提出了更深一层的思考:“防胡犹未巳,行役何当归。”

这句话揭示了臣子虽享受着皇家的恩赐,但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仍是他们时刻关注的问题。他们虽身在宫廷享受荣华,但心中始终牵挂着边疆的安宁,忧虑着何时能结束征战,回归家园。

最后,“为君重着絮,此地饶寒威”表达了臣子对君王的忠诚与奉献精神。即便是在寒冷之地,他们也愿意再次穿上保暖的衣物,继续为国家效力,体现了他们不畏艰难、矢志报国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国家责任与个人忠诚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官员道德品质的高标准要求。

作者介绍
方孝孺

方孝孺
朝代:明   字:希直   号:逊志   籍贯:宁海   生辰:1357—1402年7月25日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猜你喜欢

书室联

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

(0)

挽郭嵩焘联

使节壮瀛寰,功名事业文章,天语褒题垂不朽;

令终尊寿考,回首渭阳遗训,我怀高谊惨先秋。

(0)

挽任兰生公

民誉久钦迟,况芝鸾不次,竹马重迎,户户待君如岁,每向中原北望,慰极卬须,数倘能回,快意应符廿四考;

贤劳殷付托,讵芣茝兴歌,萱苏无效,匆匆遗世登仙,忍看淮水东流,送将归去,身如可赎,衔哀何止百千人。

(0)

集句联

或制闲居赋;新编杂体诗。

(0)

集句联

得句忍不吐;好古意所耽。

(0)

集句联

文章自娱戏;忠义老研磨。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