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度况水,万山盘列营。
地偏多暑积,雨过始秋清。
沙色留残润,溪声带晚晴。
岬云絺袖满,峪鸟木枝鸣。
岑寂缘支土,常羊足旅情。
欣然想遐举,安得羽毛轻。
七月度况水,万山盘列营。
地偏多暑积,雨过始秋清。
沙色留残润,溪声带晚晴。
岬云絺袖满,峪鸟木枝鸣。
岑寂缘支土,常羊足旅情。
欣然想遐举,安得羽毛轻。
这首诗描绘了七月时节,作者在况水流域所见的壮丽山景与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通过“万山盘列营”一句,展现了群山环绕、气势磅礴的景象;“地偏多暑积,雨过始秋清”则巧妙地将季节变换与地理环境相结合,表达了从炎热夏日过渡到清爽秋季的自然变迁。诗人进一步通过“沙色留残润,溪声带晚晴”描绘了雨水过后,沙地湿润、溪流潺潺的清新画面,以及傍晚时分的宁静氛围。
“岬云絺袖满,峪鸟木枝鸣”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云彩比作轻薄的絺袖,生动地表现了云雾缭绕的景象;同时,通过“峪鸟木枝鸣”描绘了山谷中鸟儿欢快的叫声,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自然生态。接下来,“岑寂缘支土,常羊足旅情”两句,通过“岑寂”一词,传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沉情感,同时也暗示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考。
最后,“欣然想遐举,安得羽毛轻”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飞翔、远离尘嚣的心愿,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明代文人对山水田园的热爱与赞美。
去郭喧嚣远,空江气象宽。
柳舒含絮媚,梅褪著枝酸。
物外登山好,公馀尽日欢。
归迟应犯夜,暝色占江干。
丁未慈恩盛,从容最后来。
一从辞墨绶,三徙入鸟台。
记动时方好,持衡去不回。
恩荣频出綍,晚遇有馀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