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沁园十二咏·其七屏俗庵》
《沁园十二咏·其七屏俗庵》全文
金 / 李俊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世上无人可立谈,眼前只有此君堪。

当年借得谁家宅,疑是今来屏俗庵。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通过“屏俗庵”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以“世上无人可立谈”开篇,强调了在世俗世界中难以找到能够深刻交流、理解自己的人,暗示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

接着,“眼前只有此君堪”一句中的“此君”,通常指竹子或松树等象征高洁品格的植物,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能与诗人共鸣、代表清高与超脱的景物。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找到了一种可以寄托心灵、与之对话的对象,这种对象能够理解并陪伴他度过孤独时刻。

“当年借得谁家宅”则可能是诗人对过去某个地方或情境的回忆,暗示了他曾在那里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或是与理想状态的短暂契合。这里的“借得”二字,既可能是指实际的借用,也可能是一种比喻,象征着心灵上的借居或借取灵感。

最后一句“疑是今来屏俗庵”则直接点明了主题,表明诗人认为当前所处的环境或心境,正是他摆脱世俗束缚、实现精神净化的理想之地。“屏俗”意味着摒弃世俗,而“庵”则常用来形容僧侣居住的小屋或修行之所,这里可能暗喻诗人寻求的心灵净土或精神避难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象征意义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与纯净生活的深切渴望,以及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不断探索与寻找。

作者介绍
李俊民

李俊民
朝代:金   籍贯:自号鹤鸣老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猜你喜欢

绿意/疏影.新绿

阑干六六。有鹧鸪宛转,吟到愁曲。

褪尽缃桃,春隔黄昏,苔花飐上屏烛。

芭蕉未听西窗雨,早满榻,凉阴如沐。

问柳娘、晓理鸾梳,鬓底几丝烟续。

须莫红心怨瘦,素馨冢上路,埋了钗玉。

水草江蘋,夕色冥冥,渐与鸳鸯深宿。

天涯落日蹄痕满,更盼断、倚楼人独。

记昨宵、飞梦榆关,尚黯一沙寒绿。

(0)

琐窗寒.潇湘绿绮窗

画箔三楹,冰纱六槅,那边窗户。

诗残梦瘦,定有凉云遮絮。

况濛濛、绿阴未消,悄来一鴂烟心语。

可砌篁添种,相邀佳士,买春听雨。休误。斜阳度。

认凝上遥漪,锦篝润许。蜻蛉串羽。几被帘丝碍去。

漫横琴、迢忆汉妃,凌波翠袜无恙否。

剩幽香、入幅梅枝,夕月含微素。

(0)

浣溪沙.题孔荔艇画册四种其一为赵大年柳溪平远一角

江北江南不尽思。瘦眉横到远山姿。

春阴帘幕晓凉时。

天末烟帆迎翠下,水边香梦有莺知。

风丝丝动柳丝丝。

(0)

哀江南诗五叠秋兴韵八章·其六

问谁刃馘月氏头,北固军台宴晚秋。

六代莺花弦拨怨,八屯戈马雨湔愁。

斜阳疏柳荒城旆,浅水芙蓉画渚鸥。

此意分明宵梦得,征帆无恙下瓜州。

(0)

同六妹李姬侍母自兰江放棹至茅山庙进香得诗三章·其三

渐闻疏梵出云中,栝柏交天线岭通。

方丈楼台龙首冠,维摩眷属佛心同。

坐收岚气东南翠,归撷林花踯躅红。

差喜慈亲行尚健,不须扶杖唤村童。

(0)

晓起

揭幕高风竦倦吟,厉吾秋思不须琴。

最怜病鸟依凉日,始识空山有住心。

大象入荒归简率,壮怀投寂易消沈。

东南昨夜犹凄雨,郁树苍云接海阴。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