嵯峨翠巘几千尺,却疑灵境何人辟。
铺空白云一谷寒,参天老松千岁碧。
岂同蜀道五丁开,足有棱棱大斧迹。
银龙飞走山腰白,泻入平湖流泽泽。
板桥几曲架悬崖,独许幽人蜡双屐。
更有草亭溪畔隔,几上黄庭列数册。
个中不共天地老,何论区区驹过隙。
悬之高堂六月凉,助我清兴生吟席。
嵯峨翠巘几千尺,却疑灵境何人辟。
铺空白云一谷寒,参天老松千岁碧。
岂同蜀道五丁开,足有棱棱大斧迹。
银龙飞走山腰白,泻入平湖流泽泽。
板桥几曲架悬崖,独许幽人蜡双屐。
更有草亭溪畔隔,几上黄庭列数册。
个中不共天地老,何论区区驹过隙。
悬之高堂六月凉,助我清兴生吟席。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巍峨的翠峰、飘渺的白云、参天的老松、蜿蜒的溪流、幽静的草亭等自然景观一一展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仙境氛围。
首句“嵯峨翠巘几千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峰的高耸入云,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壮观。接着,“却疑灵境何人辟”一句,通过疑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仙境般美景的赞叹和对创造者的敬仰。
“铺空白云一谷寒,参天老松千岁碧”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山谷中的空寂与白云的寒冷,以及老松的苍翠与千年岁月的沉淀相结合,展现了自然界的静谧与永恒之美。
“岂同蜀道五丁开,足有棱棱大斧迹”两句,通过对比蜀道的艰难开辟与这幅画作中所呈现的自然景象,强调了自然造物的神奇与伟大,同时也暗示了艺术创作的匠心独运。
“银龙飞走山腰白,泻入平湖流泽泽”描绘了山间瀑布的壮观景象,瀑布如同银龙般在山腰飞舞,最终汇入平静的湖面,形成一片泽润万物的景象。
“板桥几曲架悬崖,独许幽人蜡双屐”则通过描述曲折的木桥和独行于山间的隐士,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幽静与神秘,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最后,“更有草亭溪畔隔,几上黄庭列数册”描绘了草亭与溪水相伴的宁静场景,以及书卷的排列,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传承。
“个中不共天地老,何论区区驹过隙”表达了对自然永恒与人生短暂的感慨,强调了在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与时间的流逝。
“悬之高堂六月凉,助我清兴生吟席”则是对这幅画作的赞美,认为它能在炎热的夏日带来清凉,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画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和谐,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佳作。
龙洲之上,水竹有居。其流澄澄,其植渠渠。
流之澄矣,植之渠矣。有美君子,世焉居此。
天光云影,昭耀琅玕。高标直节,栖凤翔鸾。
引泉开径,临清荫绿。天风徐来,筛金戛玉。
君子致身,出登庙堂。遥怀桑梓,敬恭难忘。
对之伊吾,匪土是思。其清其直,媲德是宜。
武公睿圣,诗咏淇澳。允矣君子,愿继芳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