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际点白,眼眶含青。情枯历历,智照灵灵。
形骸如槁木,踪迹肖流萍。
月明四海犀通晕,春在百华蜂采馨。
发际点白,眼眶含青。情枯历历,智照灵灵。
形骸如槁木,踪迹肖流萍。
月明四海犀通晕,春在百华蜂采馨。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的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独特的风貌和心境。"发际点白"象征着岁月的痕迹和修行的积累,"眼眶含青"则暗示智慧深邃如秋水,眼神明亮。"情枯历历"表达他的情感淡泊,"智照灵灵"则揭示了他内心的洞察力和悟性。
"形骸如槁木"运用比喻,形容禅师的身体虽似枯木,但精神世界却坚韧不屈,"踪迹肖流萍"则暗示他的生活漂泊不定,随缘自在。"月明四海犀通晕"进一步描绘出他在明亮月光下,心如明镜,洞察万物,"春在百华蜂采馨"则以蜜蜂采蜜的生动画面,象征禅师从世间繁华中汲取智慧,内心充满生机。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赞美禅师内在修为与外在形象的诗,既有对个体的刻画,也有对禅修生活的哲学思考。诗人释正觉以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传达了禅师超脱世俗、洞悉世事的禅境。
西风帘幕。看花影移阶,蕉阴绰约。
三五良宵正永,小罗杯酌。
三年幸订渔樵侣,伴闲云、轻鸥孤鸿。
鹿门夫妇,竹溪宾友,柴桑篱落。任清露、凉侵袂薄。
对扶疏丛桂,此景非恶。渐敛浮云,夜半月临虚阁。
庾楼人坐冰壶里,欲乘鸾、飞向寥廓。
且拼尽醉,休论尘世,受他羁缚。
夕阳如画,媚六桥柳色,风流娟丽。
柳外笙歌桥外舫,万顷波光无际。
花落愁多,春寒梦殢,不展东风意。
鹧鸪生劝,未容料理归计。
好是堤绕围青,潭空凝碧,人影娇扶起。
祠宇园林浏览遍,更向禅林暂寄。
山笋清甘,湖莼滑腻,迥异家乡味。
者番咀嚼,便思老我云水。
水绿平池,又柳疏蝉断,花亸莺娇。
四檐鸣玉,急响入芭蕉。
未落银床一叶,甚秋色、西来如潮。
断又续,似银河化泪,湿遍鲛绡。
今年轻容早换,任斑斑点点,暮暮朝朝。
马上楼上,两处唱潇潇。
自别苏州画舫,算祇为、吴娘魂销。
绣被底,今宵骤寒,应是秋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