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圆觉,为我伽蓝。牛头向北,马头向南。
身心安居,平等性智。背负须弥,无息肩地。
释迦老子,不善用心,掘窖埋人,无一个出头得,只得短气。
瑞岩一众,善恶不思,机智俱泯。
青松白石,饱饭憨眠。
成龙升天,成蛇窜草,一丝毫羁绊他不得。
凤雏自有冲霄志,肯学鹪鹩恋一枝。
以大圆觉,为我伽蓝。牛头向北,马头向南。
身心安居,平等性智。背负须弥,无息肩地。
释迦老子,不善用心,掘窖埋人,无一个出头得,只得短气。
瑞岩一众,善恶不思,机智俱泯。
青松白石,饱饭憨眠。
成龙升天,成蛇窜草,一丝毫羁绊他不得。
凤雏自有冲霄志,肯学鹪鹩恋一枝。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绍昙的佛门偈颂,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诗人以佛教象征和隐喻的方式表达修行的境界和智慧。
"以大圆觉,为我伽蓝",意指达到大彻大悟的境地,如同为自己营造了一座精神家园(伽蓝)。"牛头向北,马头向南",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的心向佛法,无论身在何处,皆能保持正念。
"身心安居,平等性智",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平等观,不受外物干扰,达到心境平和。"背负须弥,无息肩地",比喻修行者承载着巨大的智慧,如同背负着世界,却能轻松自在。
接下来,诗人批评释迦牟尼佛虽有智慧,但若不能引导众生觉悟,就像"掘窖埋人,无一个出头得",暗示佛法若不能启发人心,只会让人陷入困境。而瑞岩一众则"善恶不思,机智俱泯",表示他们已超越善恶对立,达到无分别的境地。
"青松白石,饱饭憨眠",以自然景象形容修行者的简单生活,自在无忧。"成龙升天,成蛇窜草",意味着修行者无论顺境逆境,都能自由自在,不受束缚。
最后两句"凤雏自有冲霄志,肯学鹪鹩恋一枝",以凤凰和鹪鹩作比,寓意真正的修行者有远大的理想,不会像鹪鹩一样满足于一隅,而是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丰富,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对内心解脱和智慧提升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