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堂上草芊绵,学士风流五百年。
往事难追嘉祐迹,閒情聊试大明泉。
隔江秀色千峰雨,落日平林万井烟。
最是登临易生感,归心遥落片帆前。
平山堂上草芊绵,学士风流五百年。
往事难追嘉祐迹,閒情聊试大明泉。
隔江秀色千峰雨,落日平林万井烟。
最是登临易生感,归心遥落片帆前。
此诗描绘了文徵明在扬州平山堂的所见所感。首句“平山堂上草芊绵”以细腻之笔勾勒出平山堂的自然风光,草色葱郁,生机勃勃,为全诗奠定了清新雅致的基调。接着,“学士风流五百年”一句,将历史的厚重与人文的韵味融入其中,暗示平山堂作为文化地标的历史价值和人文气息。
“往事难追嘉祐迹,闲情聊试大明泉”两句,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当下闲适生活的品味与享受。嘉祐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年号,此处借指平山堂曾有的辉煌历史;大明泉则可能是诗人所试饮的水,象征着当下的生活情趣。
“隔江秀色千峰雨,落日平林万井烟”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雨中的千峰与落日下的平林、炊烟,构成了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最后,“最是登临易生感,归心遥落片帆前”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归心似箭,仿佛在遥望那即将起航的片帆,寓意着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文徵明对自然、历史、人生的独特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山水、人文、历史的深厚情感和审美追求。
蜂蕊分香,燕泥破润,暂寒天气清新。
帝里繁华,昨夜细雨初匀。
万品花藏四苑,望一带、柳接重津。
寒食近,蹴鞠秋千,又是无限游人。
红妆趁戏,绮罗夹道,青帘卖酒,台榭侵云。
处处笙歌,不负治世良辰。
共见西城路好,翠华定、将出岩宸。
谁知道,仁主祈祥为民,非事行春。
我闻江南墨官有诸奚,老超尚不如庭圭。
后来承晏复秀出,喧然父子名相齐。
百年相传文断碎,彷佛尚见蛟龙背。
电光属天星斗昏,雨痕倒海风云晦。
却忆当年清暑殿,黄门侍立才人见。
银钩洒落金花笺,牙床磨试红丝研。
同时书画三万轴,大徐小篆徐熙竹。
御题四绝海内传,秘府毫芒惜如玉。
君不见建隆天子开国初,曹公受诏行扫除。
王侯旧物人今得,更写西天贝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