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倚寒窗半榻休,深宵客绪正关忧。
铜炉火烬茶烟冷,纸帐香销烛影流。
月落不堪把盏问,河横未许泛槎游。
岂因久断长安梦,一觉黄粱不可求。
欲倚寒窗半榻休,深宵客绪正关忧。
铜炉火烬茶烟冷,纸帐香销烛影流。
月落不堪把盏问,河横未许泛槎游。
岂因久断长安梦,一觉黄粱不可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难以入眠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孤寂。首联“欲倚寒窗半榻休,深宵客绪正关忧”直接点明了诗人想要在寒冷的夜晚寻求片刻的宁静,但心中却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忧虑。颔联“铜炉火烬茶烟冷,纸帐香销烛影流”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冷与氛围的沉寂,铜炉中的火已熄灭,茶烟也已冷却,纸帐上的香气消散,只有烛光在缓缓流淌,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凄美的意境。
颈联“月落不堪把盏问,河横未许泛槎游”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月落之时,诗人无法借酒浇愁,也无法像古人那样乘木筏渡过河流去寻找解脱,暗示了他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无助。尾联“岂因久断长安梦,一觉黄粱不可求”则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他并非因为长久的分离而断绝了对长安(古代都城,象征理想与希望)的思念,而是感叹于现实的残酷,即使梦中得到短暂的满足,醒来后仍是一无所获,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深夜难眠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庭下金铃菊,花开已十分。
多情能惠我,对景独思君。
秀色三秋好,清香一室闻。
扁舟今夜雨,何处宿江云。
治有春阳感,和无月律差。
浓云方聚鹤,冻柳亦飘花。
瑞应来如响,群情喜溢涯。
纵观天势淡,俄失地形窊。
素月交晖耀,狂风助击拿。
一斑迷隐豹,三尺晦祥鸦。
塞上威尤凛,军中语敢哗。
汉兵同被练,朔地讶吹沙。
冷焰侵残燧,寒声入旧笳。
飞纨安用裂,种玉岂须畬。
清洁山川景,微茫草木芽。
垦田因泽及,望岁已心遐。
共荷沾濡力,应忘旱歉嗟。
诗豪夜传卷,贺客晓趋衙。
渗漉元侯德,生成赤子家。
指期三日耜,拭目万箱车。
况赖深仁恤,会蠲重赋加。
愿赓称颂句,岂肯匿咬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