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军国久忘身,不愧千秋史册;
三省官民齐下泪,岂徒八百孤寒。
廿年军国久忘身,不愧千秋史册;
三省官民齐下泪,岂徒八百孤寒。
此挽联以沉痛之笔,悼念曾国藩,其情感深挚,寓意深远。上联“廿年军国久忘身,不愧千秋史册”赞颂了曾国藩在军国事务中所展现出的卓越才能与无私奉献精神,即使在长期的辛劳与牺牲中,他亦无愧于历史的公正评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联“三省官民齐下泪,岂徒八百孤寒”则描绘了曾国藩逝世后,全国上下,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皆为之哀伤落泪的情景,不仅体现了其生前深受爱戴,更彰显了其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孤苦无依之人,他的贡献更是不可磨灭。
整体而言,此挽联不仅表达了对曾国藩个人品质与功绩的崇高敬意,也反映了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影响力和深远意义,是对其一生伟大成就的深情缅怀与高度肯定。
观君于势利,如箒扫丝窠。
阅世云翻雨,持心济贯河。
端居冠必整,閒赋砚频磨。
我岂无新作,何堪对雅歌。
晚节诗如白乐天,每逢元日有新篇。
九胪唱第今三纪,七袠开端又一年。
风雪五年怜过马,儿孙百指望归船。
老身穷健无烦恼,犹倚文章卖酒钱。
扶胥湾口铁山头,汗漫空为万里游。
一第仅如晁济北,万诗堪继陆严州。
可用老扶灵寿杖,也曾亲到结邻楼。
余生无所求于世,今世何人识故侯。
取日虞渊战临平,鼓起金山麾伏兵。
既不画此背嵬军阵形,国容貂蝉佩葱珩,军容金甲马朱缨。
又不画此生面真仪刑,昔王不肯专枢庭。
清凉居士以自名,散遗万骑还屯营。
独控长耳游林坰,林间坐石樵叟争。
不无醉尉呵夜行,孰识朱门抗旄旌。
王孙妙年万事轻,欲蹈箕颍遗浮荣。
龚侯淡墨胜丹青,作此灞桥风雪征。
龙变不测人中英,谛观岂是寒书生。
丈夫出处吾能评,不可长剑即短檠。
得时用世身名亨,否哉履道幽人贞。
叶叶用意何峥嵘,大司马侃孙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