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满道且踌躇,手里离杯莫放余。
明主久虚言路席,越人犹拥使公车。
匣中紫气光辰极,海内苍生望谏书。
休道垂衣无阙事,殿庭随处可牵裾。
春花满道且踌躇,手里离杯莫放余。
明主久虚言路席,越人犹拥使公车。
匣中紫气光辰极,海内苍生望谏书。
休道垂衣无阙事,殿庭随处可牵裾。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游朴所作的《潘去华应召北上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主人公潘去华在春天花开满路之时,手持酒杯却未尽饮,似乎在犹豫是否应召北上的复杂心情。诗人通过这一场景,巧妙地表达了对君主的期待与对百姓的关怀。
首句“春花满道且踌躇”,以春日繁花满路的景象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既美好又略带犹豫的氛围。接着,“手里离杯莫放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手中握着酒杯,却迟迟不愿将其放下,暗示了他内心的矛盾和犹豫。
接下来的两句“明主久虚言路席,越人犹拥使公车”,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他似乎在思考,长久以来君主的言路席位空缺,而自己作为越地之人,仍然被派遣出使,这让他感到困惑和无奈。这两句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也暗含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观察和反思。
“匣中紫气光辰极,海内苍生望谏书”则表达了主人公对于自身使命的深刻认识。他意识到自己肩负着向君主进谏的责任,希望自己的建议能够如同紫气一般照亮国家的方向,同时也寄托了广大民众对于公正谏言的渴望。
最后,“休道垂衣无阙事,殿庭随处可牵裾”一句,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即使君主垂衣拱手,国家事务也不会少,而作为臣子,随时准备献策献身,体现了对国家责任的担当和对君主的忠诚。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政治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