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江陵和黄虚舟韵·其三》
《过江陵和黄虚舟韵·其三》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闻公有泊渚,不远在异林。

想胜辋川画,时作梁父吟。

绛帐岂陈迹,草堂向遗音。

朝市有真隐,入山无求深。

(0)
翻译
听说您在江边有个小码头,离树林不远。
猜想那美景如辋川画般,您时常吟咏《梁父吟》。
华丽的讲堂已成过往,草堂中仍回荡着您的声音。
尽管朝市中有真正的隐士,但您选择深入山中并非追求更深的隐秘。
注释
闻:听说。
公:您。
泊渚:江边小码头。
异林:远处的树林。
想:猜想。
辋川画:辋川的山水画(王维的居所)。
梁父吟:古诗篇名,此处可能指您的诗歌。
绛帐:华丽的讲堂(古代学府的代称)。
陈迹:过去的遗迹。
草堂:简陋的居所,此处指您的居处。
遗音:遗留的声音,可能指您的教诲或诗歌。
朝市:都市,朝廷。
真隐:真正的隐士。
求深:追求更深的隐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过江陵和黄虚舟韵(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

“闻公有泊渚,不远在异林。”开篇即设定了一种空间关系,通过“闻”字传达了间接信息,既保留了神秘感,又表现出一种期待或寻觅的态度。这里的“公”很可能是指某位友人或知己,而“泊渚”则是一个静谧的水边停靠之所,与“异林”相呼应,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想胜辋川画,时作梁父吟。”诗人通过联想到古代名士的逸事和他们的文学创作,将自己的情感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起来。这里的“胜辋川”指的是唐代画家韩干所绘马匹之美,而“梁父吟”则是对历史上梁溪父子的诗歌的称颂。这两处引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古典文化的敬仰和自我情感的提升。

“绛帐岂陈迹,草堂向遗音。”这两句通过对实物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世俗的情怀。“绛帐”和“草堂”都是古代隐士或文人居住的地方,这里被用来象征诗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同时,“陈迹”和“遗音”则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朝市有真隐,入山无求深。”最后两句诗,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朝市”象征着喧嚣与繁华,而“真隐”则指那些在世俗之外寻找内心平静和真实自我的人。同时,“入山无求深”也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于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精神追求的淡定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心灵自由的意境。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雪霁过清溪题道士江野舟南馆·其二

江南正月半,犹自有梅花。

踏雪去何处,青溪道士家。

(0)

采石谩兴

谁记将军亡国时,江东父老鬓如丝。

古今天堑几千里、南北楼船百万师。

中国一飞传檄箭,南朝谩有渡江碑。

太平到处山如画,暖日晴风飏酒旗。

(0)

挽宋海印居士二首·其一

诗酒交亲半老臣,田园成趣自由身。

回头行路风波里,得似先生有几人。

(0)

题新居壁

旧隐西山五亩宫,和林新院典刑同。

此斋唤醒当年梦,白昼谁知是梦中。

(0)

遗龙冈鹿尾二绝·其二

去岁山羊酬过价,今年鹿尾不值钱。

龙冈药物都竭底,只得髯翁诗数篇。

(0)

寄圣安澄公禅师

澄公屡有寄来书,不著寒温问讯予。

老柏依然笼古殿,旃檀无恙锁精庐。

金鳞透网三乘外,大隐居廛千载馀。

祗有些儿堪恨处,向人刚觅护身符。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