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露晴初坠,天河迥欲流。
谁怜今夜月,还似去年秋。
影逐寒云起,光缘暮杵留。
关山千万里,偏照汉家楼。
玉露晴初坠,天河迥欲流。
谁怜今夜月,还似去年秋。
影逐寒云起,光缘暮杵留。
关山千万里,偏照汉家楼。
这首诗描绘了月色在特定环境下的独特魅力与情感寄托。首句“玉露晴初坠,天河迥欲流”以细腻之笔勾勒出月光洒落于清冷露珠之上,仿佛银河也因之而显得更加深远,流动不息。这样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之美,又暗含了一种宇宙的辽阔与深邃。
接着,“谁怜今夜月,还似去年秋”一句,诗人将眼前的月光与往昔的秋月相联系,引发出对时间流逝、岁月更迭的感慨。这里的“怜”字,不仅表达了对月色的欣赏,更蕴含了对时光易逝、人事无常的深深叹息。
“影逐寒云起,光缘暮杵留”则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与周围景物的互动。月光追逐着寒冷的云朵,似乎要与之共舞;而月光在傍晚的杵声中停留,赋予了时间一种静谧而悠长的感觉。这一联通过动态与静态的对比,展现了月光的灵动与永恒。
最后,“关山千万里,偏照汉家楼”将视角拉远,将月光与遥远的边关、古老的汉家楼连接起来,营造出一种宏大的历史感和空间感。这不仅是对月光普照大地的赞美,也是对国家、民族历史的遥想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光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与哲思,让人在欣赏月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历史的厚重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
去年问俗江之南,湖山妙趣供清探。
倪迂叶湖试亲印,题句忆在青春三。
传神信得水乡乐,坐对每令澄襟恬。
初冬夜永喜馀暇,瓷盆低亚黄花签。
摒挡笔研铺金粟,刻楮何必求精纤。
背临面證出偶作,吴门山乍拖眉尖。
不似之似似亦可,五合得一如书兼。
讵惟文房寄陶咏,要因泽国怀农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