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喜雨》
《喜雨》全文
明 / 苏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一声雷动蛰龙惊,处处深渊睡不宁。

起驾丰隆吸溟渤,散为霖雨济生灵。

润回枯槁忻盈野,洗尽尘埃不到庭。

我爱晚凉高一枕,梦寻诗过大苏亭。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苏葵的《喜雨》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雷初响,唤醒沉睡的万物,随后大雨倾盆而下,滋润大地,洗净尘埃,带来生机与希望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拟人手法,如“蛰龙惊”、“深渊睡不宁”、“起驾丰隆吸溟渤”等,形象地展现了春雨的威力和对大自然的深刻影响。

首句“一声雷动蛰龙惊”,开篇即以春雷的轰鸣唤醒了冬眠的龙,象征着自然界的生命力在春天的召唤下复苏。接着,“处处深渊睡不宁”则进一步描绘了雨水唤醒了深藏于地下的生命,使之不再沉寂,充满了活力。

“起驾丰隆吸溟渤,散为霖雨济生灵”两句,通过“丰隆”这一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形象地描述了春雨的浩瀚与充沛,它如同从大海深处汲取水分,化作甘霖,滋养着大地上的生灵,体现了雨水对于生命的不可或缺。

“润回枯槁忻盈野,洗尽尘埃不到庭”则表达了雨水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滋润,更是心灵上的洗涤,它让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将尘世的污垢洗净,营造出一片清新宁静的环境。

最后,“我爱晚凉高一枕,梦寻诗过大苏亭”两句,诗人以个人的感受收尾,表达了对这场及时雨的喜爱与赞美,同时借梦境中的“过大苏亭”(大苏亭是苏轼的纪念地),寄托了对古代文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苏葵
朝代:明

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有《吹剑集》。
猜你喜欢

读杜工部集有感五首·其一

仆仆奔逃半九州,劳劳歌哭老孤舟。

潇湘空欲乘桴去,溟海何曾拄杖游。

戎马中原同陨涕,干戈异域独罹忧。

若教浪迹公如我,苦语惊人岂便休。

(0)

自姑苏车抵金陵

花明柳暗晋陵东,车入云阳便不同。

渐见穹坡千陌赭,倏看落日万山红。

丹徒城郭人烟异,白下江关气势雄。

回首姑苏程五百,川峦亭树去匆匆。

(0)

虎丘访古八首·其五御碑亭

三吴百姓竭黄金,斧凿云峦买赏心。

立石还刊巡省句,可能风雅叶山林。

(0)

春去后游留园八首·其二

深深夏木尽成阴,但啭黄鹂惊客心。

毕竟芳菲何处是,石林小院遍追寻。

(0)

顾影无如白发何

纵是分阴惜,无如疾似梭。

青年曾自慰,白发复云何。

生活愁中得,韶华梦里过。

求人嗟老迈,责己悔蹉跎。

节比松犹竞,鬓同雪已多。

茫茫身世感,幸我乐吟歌。

(0)

谨步原韵两章奉贺章仰苏先生重游泮水·其一

衣冠谒圣想前时,入学手携芹碧滋。

人物维新变世事,江山依旧换旌旗。

老当气壮冲星剑,谁敢心倾向日葵。

何幸耆英国难后,重游泮水快题词。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