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莲华室》
《莲华室》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香楠木榥刻莲花,大士无言转法华。

胜地云山自千古,问心何处剥蕉芽。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与宁静之美。首句“香楠木榥刻莲花”以楠木为材料,精心雕刻莲花,不仅体现了匠人的高超技艺,也寓意着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与高雅。莲花作为佛教中的重要象征,常被用来比喻佛性与觉悟,因此这里的“莲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花卉,更是精神层面的寄托。

“大士无言转法华”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精神的内涵。大士,即菩萨,此处指观世音菩萨,以其慈悲与智慧著称。法华经是佛教经典之一,讲述的是佛陀对众生的教化与指引。诗句中“无言”二字,既是对菩萨沉默而深邃的智慧的赞美,也是对佛法深奥、难以言传之美的隐喻。通过“转法华”,诗人表达了佛法的流转不息,以及它在不同人心中的不同解读与理解。

接下来的“胜地云山自千古”,将视线从具体的物象转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与时间维度。胜地,指的是风景优美、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云山自千古,意味着这样的美景与智慧之地自古以来就存在,见证了无数历史的变迁与生命的轮回。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永恒真理与不变智慧的颂扬。

最后,“问心何处剥蕉芽”则以一个疑问句结束,引人深思。剥蕉芽,可能象征着探索、发现或成长的过程。在这里,诗人似乎在询问,心灵深处的真理或智慧,是否如同蕉芽般,需要我们去寻找、挖掘和培育?这一问,不仅深化了对前文主题的理解,也激发了读者对于自我探索、精神成长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妙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文化中关于智慧、真理与自我觉醒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美景与永恒智慧的赞美。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送豫章梁质人入秦·其二

从来豪杰言形胜,欲塞函关祇一丸。

今日车书安事此,长杨秋雨渐声寒。

(0)

寻梅

人烟离渐远,心已觉香温。

路入春消息,山通夜梦魂。

霏霏仍小雪,漠漠又孤村。

几折湖桥外,相留到月昏。

(0)

潘菶伯善弹琵琶比且废置聊此戏之

回窗无语堕风花,玉匣纤尘闭月华。

已识琵琶流怨久,何须今日怨琵琶。

(0)

奉送方孩未先生巡抚粤西十二韵

当今注意新开府,夫子能言旧直臣。

日影虎符明远色,海波龙户洒先尘。

八公山气充函夏,五岭花香拱寿春。

已引祥鸾鸣足足,全褫猛犬吠狺狺。

深观南极张形势,急讯天潢慎齿唇。

山海转输须有力,阴阳调护讵非神。

抑奸量使西门豹,移檄悬奔东郭㕙。

座极长风通浡潏,旗盈高角动嶙峋。

躔星欲借三台近,捷羽因推百粤频。

挥手蜃烟销旦夕,披心蛮部固尊亲。

独扬周代歌元老,已靖唐边信大人。

铜柱直堪依日月,玉堂应创画麒麟。

(0)

止酒示内

接篱空与酒人偕,憔悴身依楚水涯。

典却鹴裘司马渴,梦回鸳禁太常斋。

花间绮席年今老,柳外旗亭雨更霾。

犹为细君时割炙,陆沈何处进如淮。

(0)

薛二过宿归后却寄

翩然来对草堂閒,又爱元亭自闭关。

沿岸棹随黄犊去,向汀人共白鸥还。

蝉追高唱传深柳,雨漱微酣到暝山。

后日相思寻步履,隐囊依旧绿苔环。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