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识天边一井金。紫光侵。朝朝日日眼前临。
没人寻。惟我静中知去处,自堪任。
尽斤尽两入珠林。出高岑。
谁识天边一井金。紫光侵。朝朝日日眼前临。
没人寻。惟我静中知去处,自堪任。
尽斤尽两入珠林。出高岑。
这首元代王哲的《添声杨柳枝》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宁静的画面。"谁识天边一井金"开篇设问,暗示着一种不为人知的珍宝或奇妙景象,宛如天边的一口金色井。"紫光侵"进一步渲染了这神秘色彩,可能是指日出或某种奇特的紫色光芒映照在井上。
"朝朝日日眼前临"强调这种景象每日可见,却似乎被忽视,只有在静心独处时才能察觉。"没人寻"表达了它的隐秘和孤独,只有诗人自己能发现并追寻其奥秘。"惟我静中知去处",诗人自认为是唯一能理解并找到这个秘密的人。
"自堪任"表达出诗人对这种境遇的自信和担当,他愿意承担探索的责任。"尽斤尽两入珠林"可能象征着诗人深入其中,每一刻都精确无误,如同在珍珠般的智慧之海中游走。最后,"出高岑"寓意诗人通过这种内在的探索,达到了精神上的高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个内在世界的发现之旅,充满了哲理与隐喻,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
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
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
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
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
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
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媚容素态,比群花、赢了风流颜色。
昵枕低帏销受得,□□轻怜深惜。
怎望如今,瓶沈簪折,蓦地成疏隔。
□□夕雨,甚时重见踪迹。
门外暂泊兰舟,一行霜树,□一重山碧。
泪眼相看争忍望,天际孤村寒驿。
卞水无情,催人东去,去也添愁寂。
鳞鸿方便,为人传个消息。
图画上鳞阁,莫使鬓先秋。
壮年豪气,无奈黯黯阵云浮。
常记青油幕下,一矢聊城飞去,谈笑静边头。
勋业出无意,非为快恩雠。
卷龙韬,随凤诏,与时谋。
朱幡皂盖南下,聊试海山州。
邂逅故人相见,俯仰浮生今古,蝼蚁共王侯。
万事偶然耳,风月恣嬉游。
冶态轻盈,香风摇荡,画栏淑景初长。
彩霞深处,明艳夺昭阳。
试问沈香旧事,应劝我、莫负韶光。
多情是,低徊顾影,云幕淡微凉。
人间,春更好,一枝斜插,犹记疏狂。
到如今潘鬓,暗点吴霜。
乐事直须年少,何妨拚、一饮千觞。
醺醺醉,壶天向晚,春思正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