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虚堂风露凉,边声惊听雁南翔。
短筇梦涉秋三径,长笛思乘月一航。
老眼添昏如浊镜,吟怀多感类寒螀。
久知拙不趁时样,肯羡东邻斗靓妆。
寂寂虚堂风露凉,边声惊听雁南翔。
短筇梦涉秋三径,长笛思乘月一航。
老眼添昏如浊镜,吟怀多感类寒螀。
久知拙不趁时样,肯羡东邻斗靓妆。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秋夜景象。开篇“寂寂虚堂风露凉”即营造出一种深夜人静、清冷的氛围,虚堂中飘荡着夜晚的微凉。紧接着,“边声惊听雁南翔”则是通过远处传来的鸿鹄之声,勾勒出季节更替和旅途鸟儿的南迁景象,增添了一份秋夜的孤寂感。
诗人随后笔触转向内心世界,“短筇梦涉秋三径”中“短筇”可能是指行走时手持的竹杖,而“梦涉秋三径”则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怀念,三径或许象征着往事的回旋。紧接着,“长笛思乘月一航”则通过悠扬的长笛声,传递出诗人对自由飞翔的向往,如同乘坐舟船在明月下航行。
“老眼添昏如浊镜”表现了诗人因年迈视力模糊,而“吟怀多感类寒螀”则是通过古代常用的“寒螀”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凄凉。最后两句,“久知拙不趁时样,肯羡东邻斗靓妆”中,诗人自嘲才学浅薄,不及时下,同时也对邻居之美貌有所羡慕。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往昔岁月和现实处境的深刻感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
攀翻聊复得晴景,抖擞貂裘季子尘。
岂有好事来载酒,独怜幽鸟解唤人。
二毛衰晚端不恨,五鼎宿昔元未珍。
剩把小红娱老眼,他时细说淮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