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夜》
《秋夜》全文
宋 / 吴锡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寂寂虚堂风露凉,边声惊听雁南翔。

短筇梦涉秋三径,长笛思乘月一航。

老眼添昏如浊镜,吟怀多感类寒螀。

久知拙不趁时样,肯羡东邻斗靓妆。

(0)
注释
寂寂:寂静无声。
虚堂:空荡的厅堂。
风露:清风和露水。
边声:边境的声响。
雁南翔:大雁向南飞。
短筇:短竹杖。
秋三径:秋天的小路。
长笛:长笛声。
乘月一航:乘月出行。
老眼:老花眼。
浊镜:模糊不清的镜子。
吟怀:诗人的思绪。
多感:感触颇多。
类寒螀:像寒蝉鸣叫。
拙:笨拙。
不趁时样:不合时宜。
肯羡:岂会羡慕。
东邻:东边的邻居。
斗靓妆:精心打扮的美丽容貌。
翻译
寂静的空堂里,清风带着露水带来丝丝凉意,边疆的声音让我惊讶地听到大雁向南方飞翔。
手持短竹杖,我仿佛在梦境中漫步秋天的小径,悠扬的笛声让我想乘着月光启程。
年迈的目光更加昏花,像浑浊的镜子,满腹诗情却多愁善感,如同寒蝉的哀鸣。
我早已明白自己的笨拙不合时宜,怎会羡慕东邻那精心打扮的亮丽容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秋夜景象。开篇“寂寂虚堂风露凉”即营造出一种深夜人静、清冷的氛围,虚堂中飘荡着夜晚的微凉。紧接着,“边声惊听雁南翔”则是通过远处传来的鸿鹄之声,勾勒出季节更替和旅途鸟儿的南迁景象,增添了一份秋夜的孤寂感。

诗人随后笔触转向内心世界,“短筇梦涉秋三径”中“短筇”可能是指行走时手持的竹杖,而“梦涉秋三径”则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怀念,三径或许象征着往事的回旋。紧接着,“长笛思乘月一航”则通过悠扬的长笛声,传递出诗人对自由飞翔的向往,如同乘坐舟船在明月下航行。

“老眼添昏如浊镜”表现了诗人因年迈视力模糊,而“吟怀多感类寒螀”则是通过古代常用的“寒螀”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凄凉。最后两句,“久知拙不趁时样,肯羡东邻斗靓妆”中,诗人自嘲才学浅薄,不及时下,同时也对邻居之美貌有所羡慕。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往昔岁月和现实处境的深刻感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吴锡畴
朝代:宋   字:元伦   号:兰皋   籍贯:徽州休宁   生辰:1215—1276

(1215—1276)徽州休宁人,字元伦,一作元范,号兰皋。吴儆从孙。精研理学。有《兰皋集》。 
猜你喜欢

次坰寻春韵

攀翻聊复得晴景,抖擞貂裘季子尘。

岂有好事来载酒,独怜幽鸟解唤人。

二毛衰晚端不恨,五鼎宿昔元未珍。

剩把小红娱老眼,他时细说淮南春。

(0)

携家游南山

都梁山色杨柳青,天乞羁臣如许情。

不嫌野褐垂垂老,故作春风踽踽行。

幽花傍水有孤笑,好鸟随人时一鸣。

晚饭招提且僧钵,关心七尺瘦藤轻。

(0)

同坰寄黄济川五首·其五

斋盂随处有,阿堵半生无。

不作论文杜,姑为踏硙卢。

清言韵舌本,残雪著头颅。

请说楚州菜,白菘如臂粗。

(0)

三堂道中寄公卷

久坐懒成癖,谁令老作魔。

逢人说江海,著处是关河。

陇底烽燧暗,海门鸿雁多。

西楼云水白,犹奈酒樽么。

(0)

谢曹公善酒

归来脱帽但苍华,一段风流属外家。

犹有故时从事在,银钩仍落小流沙。

(0)

寄题友梅堂友梅乃竹洲先生孙也

公昔洲多竹,而孙梅作堂。

月窗传瘦影,风壑度寒香。

友也真鱼水,兄兮可雁行。

相看动吟兴,时吐玉琳琅。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