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闻五台极寒处,九夏常有冬时冰。
况复昨朝霏密雪,谓当清晓寒不胜。
朱鸟腾空一谷煖,雄风不作春烟凝。
阳崖积素消欲尽,阴巘叠玉欹崚嶒。
和气融盎韶光媚,山林润逼云霞蒸。
昨来值雪颇切虑,保阳一带经过曾。
来牟扑陇已勃发,纽芽虞被寒威乘。
关外暄妍有如此,东望腹里心差宁。
向闻五台极寒处,九夏常有冬时冰。
况复昨朝霏密雪,谓当清晓寒不胜。
朱鸟腾空一谷煖,雄风不作春烟凝。
阳崖积素消欲尽,阴巘叠玉欹崚嶒。
和气融盎韶光媚,山林润逼云霞蒸。
昨来值雪颇切虑,保阳一带经过曾。
来牟扑陇已勃发,纽芽虞被寒威乘。
关外暄妍有如此,东望腹里心差宁。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五台山极寒之地的独特感受,以及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与赞美。诗人通过对比不同环境下的温度变化,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
首句“向闻五台极寒处”,引出对五台山寒冷环境的遐想。接着,“九夏常有冬时冰”描述了那里一年四季皆如冬季的景象。随后,“况复昨朝霏密雪,谓当清晓寒不胜”则进一步强调了天气的严寒,即使在清晨也难以承受。
转折点出现在“朱鸟腾空一谷煖”,诗人通过想象中的“朱鸟”(传说中的火鸟)腾空而起,带来了一片温暖,与之前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雄风不作春烟凝”则表达了即使在寒冷中,也有温暖的风,使得春日的烟雾得以凝聚,形象地描绘了温暖的力量。
“阳崖积素消欲尽,阴巘叠玉欹崚嶒”两句,诗人细致地描绘了阳光照耀下的雪景逐渐融化,而阴暗处的雪堆却依然坚挺,展现出自然界的动态美。
“和气融盎韶光媚,山林润逼云霞蒸”则赞美了温暖的气息使春天的景色更加明媚,山林间的湿润仿佛蒸腾着云霞,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最后,“昨来值雪颇切虑,保阳一带经过曾。来牟扑陇已勃发,纽芽虞被寒威乘”表达了诗人对前一日降雪的担忧,但看到田野间作物的生长,心中感到一丝安慰。这不仅体现了对农业的关心,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循环的深刻理解。
“关外暄妍有如此,东望腹里心差宁”则是诗人站在关外,感受到这里的温暖与生机,心中对身处的地区感到些许安宁,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内心的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情感,以及对温暖与和谐的向往。
秦淮水阁微茫景,回船使酒如昨。
笛床茗碗,烟帆雨幔,麝盟粉约。江涛喷薄。
短咏长吟间作。戏呼余、长鬣者,烛下恣嘲谑。
重过酒垆,纵歌谱犹存,翠凋珠铄。
玉京伴侣,似人间、也愁离索。
促返蓬山,果然去、骖鸾跨鹤。
砑香笺,漫写沈吟怎睡著。
河流浩淼,去黏天无岸。白草黄沙古曹县。
问居人、谁是僖负羁妻,谁惜我,十载蓬科未转。
一鞭官渡口,飒飒西风,落照昏鸦太零乱。
叹息旧繁华,往事还非,眢井畔、兔葵开遍。
访昔日东平故侯家,怅绣戟牙幢,一时都换。
淼淼江天,听中流笛响。推篷看、一川凄爽。
六朝遗迹,问风景、几曾无恙。
只隔岸、建业城边,有商女,深夜唱。
一轮团月,与船头、正相向。越显出、万层银浪。
十年作客,算将来、祇悲怆。且渡江、溷迹骑奴厮养。
学贩畚,兼鬻酱。
沙堤隐隐,直接丹霄近。臣稷契,君尧舜。
天留黄阁老,月照头厅印。
还说道,秋期今日悬弧准。
帘外凉飙紧,阶下新桐引。仙酝熟,宫袍俊。
地居卿贰上,骨带神仙分。
齐献祝,恒山苍翠堆千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