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
我其与之。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
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
我其与之。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
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这首诗是《左传》中的一段话,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古诗,但其情感深沉,蕴含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我其与之。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这段话以一种质朴而直接的方式表达了对子产的怀念和对其贡献的肯定。子产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者,他的智慧和努力为国家带来了繁荣和进步。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对子产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取我衣冠而褚之",意指子产在位时,他不仅关注国家的物质财富,也重视文化传承,如同收藏和保存衣物一样,珍视并保护了国家的文化遗产。
"取我田畴而伍之",则强调了子产在农业发展上的贡献,他将国家的土地组织得井井有条,如同排列整齐的田地一般,体现了他对土地和农民的关怀。
"孰杀子产。我其与之",表达了对子产去世的哀痛,同时也流露出希望有人能继承他的遗志,继续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愿望。
"我有子弟。子产诲之",子产教育了国家的年轻一代,为他们树立了榜样,使他们成为有能力、有道德的人。
"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不仅关注土地的耕种,还注重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使国家的农业生产得以持续繁荣。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子产逝世的深切哀悼,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谁将接替子产,继续领导国家走向繁荣?
整体而言,这段话不仅仅是对子产个人的颂扬,更是一种对优秀领导者品质的赞美,以及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深深关切。
将军之居近白楼,将军之才冠帝州。
胸中自有兵百万,曾出将府舒国忧。
而今久作圜中客,可怜魏尚同幽囚。
一到囹圄八九月,手执周易诵不辍。
将军本是儒者流,于此可以观志节。
云鸟往时成八阵,韦编此地慕三绝。
每向忧中寻乐处,鲁史周文日讲说。
谈文论武拟虚舟,我识将军豪兴优。
身虽凝坐一室间,心在羲皇境上游。
嗟子真机久未开,狂惑速祸自天来。
还幸此日成良晤,彷佛乐趣散愁怀。
世上纷纷苦幽滞,困亨谁解昔人意。
几时各得归山林,毋忘尔我自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