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台北望俨蒿焄,蓼水庐前紫气殷。
妇子蘋蘩长假飨,宫墙俎豆互芳芬。
神峰含日开青嶂,铁岭惊霄冠白云。
柏酒椒盘遥献岁,无疆降福自欣欣。
登台北望俨蒿焄,蓼水庐前紫气殷。
妇子蘋蘩长假飨,宫墙俎豆互芳芬。
神峰含日开青嶂,铁岭惊霄冠白云。
柏酒椒盘遥献岁,无疆降福自欣欣。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元日登蓼云台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先祖的追思与敬仰之情。首句“登台北望俨蒿焄,蓼水庐前紫气殷”以登高远眺的姿态开始,将读者带入一个开阔而庄严的场景之中,蒿焄(蒿与焄的并称,常指草木茂盛)与紫气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接着,“妇子蘋蘩长假飨,宫墙俎豆互芳芬”两句,转而描写家庭聚会的温馨画面,蘋蘩(蘋与蘩的并称,多指祭祀用的植物)的生长与宫墙内祭品的香气相互映衬,既体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也蕴含着对祖先的纪念与感恩之情。
“神峰含日开青嶂,铁岭惊霄冠白云”则进一步扩展视野,通过神峰与铁岭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阔,同时也寓意着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最后,“柏酒椒盘遥献岁,无疆降福自欣欣”表达了作者对新年的美好祝愿,通过柏酒与椒盘的象征意义,寄托了对家族繁荣昌盛、幸福安康的期盼,以及对未来充满乐观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蕴含了深厚的家庭情感与对祖先的缅怀,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自然美的佳作。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
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
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
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
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
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
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