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际岂容针,至理何烦远去寻。
凶焰炽时焚更烈,恩波流处浸还深。
长征戍卒思归意,久旱苍生望雨心。
祸福转来如反掌,可能中夜不沉吟。
天人之际岂容针,至理何烦远去寻。
凶焰炽时焚更烈,恩波流处浸还深。
长征戍卒思归意,久旱苍生望雨心。
祸福转来如反掌,可能中夜不沉吟。
这首诗名为《天地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所作。诗人以针与天地之间的关系为喻,探讨了世间道理的微妙之处。他认为,自然界的规律和人间的伦理并非遥不可及,而是紧密相连。当社会动荡不安("凶焰炽时"),人们的苦难会更加深重,如同火势炽烈;然而,当恩泽普降("恩波流处"),百姓的福祉也会深深滋润。诗人关注士兵的思乡之情和百姓渴望甘霖的疾苦,暗示了在困厄之中,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期盼。最后,他以"祸福转来如反掌"表达世事无常,即使在深夜,人们也可能因思考这些道理而难以入眠。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邵雍对宇宙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可怜堂堂十八公,老死不入明光宫。
万牛不来难自献,裁作团团手中扇。
屈身蒙垢君一洗,挂名君家诗集里。
犹胜汉宫悲婕妤,网虫不见乘鸾子。
浊世纷纷肯下临,梦寻飞步五云深。
无因上到通明殿,只许微闻玉佩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