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冰初解,田间绿已阴。
无穷资地力,不息自天心。
暗谷藏声浅,平池见底深。
但令常润下,何用更为霖。
石上冰初解,田间绿已阴。
无穷资地力,不息自天心。
暗谷藏声浅,平池见底深。
但令常润下,何用更为霖。
这首《春泉》由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对春日泉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首句“石上冰初解”,以“冰初解”暗示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石上的冰雪开始融化,为全诗定下了清新脱俗的基调。接着,“田间绿已阴”一句,描绘了春意盎然的景象,绿意渐浓,生机勃勃,预示着大地即将迎来丰饶的收获季节。
“无穷资地力,不息自天心”两句,诗人将春泉的流淌与天地间的生生不息相联系,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赞美。春泉虽不起眼,却源源不断,滋养着大地,体现了自然界中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暗谷藏声浅,平池见底深”运用对比手法,暗谷中的春泉声音轻柔而隐蔽,仿佛不愿打扰这宁静的春日;而平池之水则清澈见底,映照出天空的深邃与广阔。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春泉的不同形态,也寓意着人生的哲理:在喧嚣与平静之间,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深度。
最后,“但令常润下,何用更为霖”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期待与向往。春雨虽好,但春泉的润泽更为自然、持久,无需人为干预。这句话既是对春泉的赞美,也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信仰,强调了顺应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春泉》一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和谐、自然法则的崇尚与追求。
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岧峣。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低心事折腰。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