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礼法门寺真身塔》
《礼法门寺真身塔》全文
宋 / 张问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众生瞻窣堵,回向大觉身。

内顾六尺躯,一雨无诸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ménzhēnshēn
sòng / zhāngwèn

zhòngshēngzhānhuíxiàngjuéshēn

nèiliùchǐzhūchén

注释
众生:世间的人们。
瞻:仰望。
窣堵:佛塔。
回向:归向。
大觉身:大彻大悟之身。
内顾:审视内心。
六尺躯:人的身体。
一雨:一场雨。
诸尘:各种尘埃。
翻译
世间众人仰望佛塔,心中归向大彻大悟之身。
审视自身这六尺之躯,如同经雨水洗涤,洗净一切尘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问的作品,描绘的是礼法门寺真身塔的景象。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理念的赞美与内心的清净。

"众生瞻窣堵,回向大觉身。"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众生仰望佛陀真身塔,转而向往于达到大覺境界的情景。这里,“众生”指的是芸芸众生,而“窣堵”则是古代建筑的高大形象,比喻佛陀真身塔之宏伟。“回向”表达了众生的归依之心,寻求精神上的依托和救赎。诗人通过这一描写,不仅赞美了礼法门寺真身塔的庄严与神圣,更寄寓了对佛教超脱尘世、追求觉悟理想的向往。

"内顾六尺躯,一雨无诸尘。" 这两句则转向诗人自身的反思和感受。“内顾”是指内心的审视,“六尺躯”指的是自己的肉身,这里暗喻了对自我身体有限性与世间无常的认识。“一雨”通常象征着清洗与涤荡,而“无诸尘”则意味着通过这种精神上的洗礼,内心变得清净无染。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佛教真理时的自我反省和追求内在清明的心境。

整首诗既展现了张问对于佛法的崇敬,也表现出了他个人对于精神超脱与内在清净的向往。通过这种艺术手法,诗人成功地将礼法门寺真身塔的庄严与个人的心灵追求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远而又宁静的意境。

作者介绍

张问
朝代:宋

猜你喜欢

钓台图

领得尧夫七尺纶,白头终荡五湖春。

千罾宁也鱼难得,断不移舟下孟津。

(0)

读文山别集·其一

感慨文山别集章,白头老泪几淋浪。

若言君父无情者,除是当年赵子昂。

(0)

题县主山水画·其一

家具生涯且钓舟,黄公台影漾浮沤。

波心间有鸱夷笑,不把牙筹碍钓钩。

(0)

橘潭和杜韵

撄宁何处所,天地此溪堂。

世物如凋瘵,医门有栋梁。

寒泉真自冽,老橘故须香。

水晚留苍翠,花深到淼茫。

净回真本色,定有碧圆光。

实好垂垂大,根灵故故长。

绿非悬宿雨,黄岂弄秋霜。

沆瀣仙浆里,方书圣道傍。

野夫长老病,白首几低昂。

多谢扶持力,残生岂敢忘。

(0)

青县道中见夏云

斜日照平地,乱云如雪峰。

仙人海峤出,锻炼金芙蓉。

当春数雨土,黄雾为昏蒙。

楚粤正攻战,数州犹鞠凶。

山左榆无皮,江东焦稑穜。

修河众流绝,漕舰告不通。

悯恻廑慈寿,圣人在斋宫。

遽下罪己诏,拜上天坛封。

清风倏汛扫,布雨鞭灵霳。

始觉云气正,庶几粱豆丰。

黔黎望苏息,四海心理同。

纪纲肃扆宁,草野皆帡幪。

惟当去智巧,饮食安颛蒙。

高谈似匡济,乐祸非英雄。

(0)

青县道中即事

莽榛无际尽穷荒,点缀郊原柳几章。

云锦千群宜牧马,羽骑十队并驱獐。

小村火炙榴方赤,长甸风催麦欲黄。

已理簿书辞帖括,马蹄犹似旧时忙。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