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尺泉飞有声雪,下激回喷石根裂。
石根裂处得溪平,渊澈澄泓清且洁。
匡庐何大此何小,空诸所有无诸扰。
南华第二已分明,坐而證之益了了。
千尺泉飞有声雪,下激回喷石根裂。
石根裂处得溪平,渊澈澄泓清且洁。
匡庐何大此何小,空诸所有无诸扰。
南华第二已分明,坐而證之益了了。
这首诗描绘了千尺飞泉的壮丽景象与清澈水质,以及由此引发的哲学思考。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悟相结合,展现了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首句“千尺泉飞有声雪”,以“千尺”形容泉水之高,以“有声雪”比喻泉水落下时的声音,仿佛是雪崩般震撼,营造出一种壮观的视觉与听觉效果。接着,“下激回喷石根裂”描述了泉水冲击岩石,激起水花,甚至使岩石根部断裂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水流的力量与动态美。
“石根裂处得溪平,渊澈澄泓清且洁”两句,转而描写在岩石断裂后,形成了一个平静的溪流,溪水清澈见底,纯净无瑕,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接下来,“匡庐何大此何小,空诸所有无诸扰”表达了对自然景观与内心世界的对比思考。诗人将眼前的千尺飞泉与更大的自然景观(如庐山)进行比较,同时反思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纷扰,体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最后,“南华第二已分明,坐而證之益了了”引用了《南华经》中的思想,暗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可以领悟到深刻的道理。诗人坐在一旁,通过亲身经历和观察,对这些道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达到了内心的觉醒与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千尺飞泉的壮丽景色,还蕴含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内在精神世界的追求。
快雨喜新晴,景物无不嘉。
农田高下足,菜圃生意加。
我偶步菶町,问彼园人家。
携筐尔何为,采撷毋乃过。
此非稂莠比,岂虑妨嘉禾。
老翁笑而言,所赖旸雨和。
红芽与紫菂,怒生不延俄。
设其惜弗取,过时徒老柯。
语良合至理,凡事戒蹉跎。
分赐趁朝凉,露香熨齿多。
燮理有共责,讵止供逶迤。
灵渊谢神贶,古寺问佛津。
趁此山路便,况逢雨霁辰。
清爽拂人面,微风袭草芬。
禾黍连远村,勃然生意新。
旸台最高峰,未到意已欣。
迤逦入林庐,便与步法门。
石桥似虎溪,菡萏摇涟沦。
一一莲花上,疑有天女伦。
月相巍殿中,调御信独尊。
云湫泄山半,下注如垂绅。
循流登其巅,乃至水之源。
不溢亦不涸,彻底石粼粼。
时复见泳游,故知非凡鳞。
稍憩白板室,洒然诚绝尘。
鸟语似谈梵,树影全标真。
拟参大觉旨,翻歉语句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