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友人白云山居》
《寄友人白云山居》全文
明 / 区怀年   形式: 古风

白云山下多瑶草,白云山中开士老。

古拓空馀瘗鹤铭,新诗偶寄呼鸾道。

近闻结屋清溪阴,烟莎不剪莓苔深。

有时长啸倚岩石,木叶萧萧风满林。

短衣荷篑无人识,日采松花充午食。

藜杖归来及晚钟,前峰月照溪烟碧。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白云山下的静谧与幽深,以及居住于此的高僧的生活状态。首句“白云山下多瑶草”以“瑶草”象征着山中的珍稀之物,隐喻着山中生活的高雅与脱俗。接着“白云山中开士老”点出居住者为高僧,且已年老,但其精神依然年轻,与山中环境相得益彰。

“古拓空馀瘗鹤铭,新诗偶寄呼鸾道”两句,通过“鹤铭”的遗迹和“呼鸾道”的新诗,展现了山中既保留着历史的痕迹,又充满了现代的生机。鹤铭是古代的一种石刻,这里借以表达山中文化的深厚底蕴;而“呼鸾道”则暗示了诗人对高僧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赞美。

“近闻结屋清溪阴,烟莎不剪莓苔深”描述了高僧在清溪旁建造居所的情景,周围环境的自然与宁静,与高僧的内心世界相呼应。这里的“烟莎不剪莓苔深”更是生动地描绘了山中环境的原始与野趣。

“有时长啸倚岩石,木叶萧萧风满林”则通过高僧的日常活动,如长啸、倚石,以及风吹过树林的声音,进一步展现了他的自在与超然。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体现了高僧追求的精神境界。

最后,“短衣荷篑无人识,日采松花充午食。藜杖归来及晚钟,前峰月照溪烟碧”四句,详细描绘了高僧的日常生活。他穿着简朴,独自采集松花作为午餐,使用藜杖行走,直到晚钟响起才归家。这不仅展现了高僧生活的简朴与自足,也暗示了他对时间的淡泊态度,以及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白云山居高僧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禅宗思想以及简朴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赞美。

作者介绍

区怀年
朝代:明

区怀年,字叔永。高明人。大相仲子。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贡生,任太学考通判。明思宗崇祯九年(一六三六)入都候选,以内艰回籍,后授翰林院孔目。归卧云石,学赤松游,日以赓和撰述为事。著有《玄超堂藏稿》、《击筑吟》诸集。清光绪《高明县志》卷一三有传。
猜你喜欢

送赵紫芝入金陵幕

为官亦僦居,官况定何如。

昨夜交游散,满湖秋雨疏。

此邦佳丽久,旧吏拜参初。

喜是贤侯幕,新年有荐书。

(0)

赠惠山庆上人

陆羽泉边倚瘦筇,参差台殿映疏松。

五天讲去春骑虎,一钵擎来昼伏龙。

像阁磬敲清有韵,苏庭云过静无踪。

相逢多说游方话,知老灵山第几峰。

(0)

送鹤神

玄裳兮缟衣,纷尔乘兮遄归。

嗟我氓兮苦复苦,谷悬于天兮麦在土。

尔之族兮类且多,蚕尔食兮如氓何。

氓之忧兮来年视尔天尔田。

天崇崇兮有廪,皇之浆兮可饮。

乐莫乐兮尔还,勿复来兮人间。

(0)

社日雨

今社来无涯,古社唤不回。

社公亦世情,儿剧良可咍。

新水岂不佳,旧雨令人怀。

离离芳草生,澹澹桃花开。

吾聋不须治,聊复尽此杯。

(0)

赠画龙章道人

几载湖中住,归来笔有神。

青天双剑气,破壁一梭尘。

举世惟看画,何人更识真。

千岩冰复雪,雷雨动青春。

(0)

张良

博浪挥椎处,惓惓报国仇。

如何销印事,独不为韩谋。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