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此孤高,苍苍欲上摩。
有时临缥缈,尽日对嵯峨。
绝底秋阴重,危层晚照多。
无由从隐者,空自愧云萝。
一问此孤高,苍苍欲上摩。
有时临缥缈,尽日对嵯峨。
绝底秋阴重,危层晚照多。
无由从隐者,空自愧云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间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开篇“一问此孤高,苍苍欲上摩”两句,设问一个高耸入云的山峰,它那郁郁葱葱想要触摸天际的姿态,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仰望与赞叹。接着“有时临缥缈,尽日对嵯峨”描绘诗人有时独自一人站在山边,对着那连绵不断、峻岭重叠的山脉,整日沉浸在这自然美景中不能自已。
“绝底秋阴重,危层晚照多”两句,则转换了景象,描写到了深秋时节,山谷中的阴气浓重,而山峰之上却是夕阳的余晖,光线穿透云雾,投射在山石之上,显得更加斑斑点点。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映照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
最后,“无由从隐者,空自愧云萝”表达了诗人面对这般景色,却无法与大自然中的隐逸之士相比,只能空自感慨,觉得自己不如那些能够在山中隐藏自己、与自然合一的隐者。这里的“云萝”可能指的是高洁难以企及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山景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之美的赞赏,以及内心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