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阆风苑,琼田产玉芝。
不收云表露,烹瀹讵相宜。
闻说阆风苑,琼田产玉芝。
不收云表露,烹瀹讵相宜。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其十三)白蕈》。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和诗人。他的诗作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与道德观念。
在这首诗中,朱熹以“白蕈”为题,通过描述白蕈生长于仙境般的阆风苑,以及对白蕈是否适合烹饪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活哲学的探讨。诗中的“闻说阆风苑,琼田产玉芝”,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阆风苑是传说中的仙界之地,琼田象征着纯净美好的环境,玉芝则比喻珍贵稀有的事物。这样的开篇,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暗示了白蕈作为珍稀食材的独特价值。
接着,“不收云表露,烹瀹讵相宜”两句,表达了对白蕈是否适合人类食用的疑问。这里,“云表露”可能象征着白蕈生长的自然环境,而“烹瀹”则是烹饪之意。“讵相宜”则表达了对白蕈是否适合人类食用的不确定态度。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食材品质的严格要求,也暗含了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即如何在享受自然馈赠的同时,保持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生活哲学巧妙结合,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蕴含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思。
丹枫月落霜凄凄,姑苏城头乌夜啼。
阊阖门深野鹿走,属镂剑古苍龙嘶。
荒台嵯峨数千古,曾见吴王醉歌舞。
长江波浪压鲸鼍,敌国烽尘凛貔虎。
云旗猎猎风雨秋,长戈指日青天愁。
五湖烟水渺不极,清风独羡鸱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