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玉帛交殊域,一见寒盟为隐忧。
乱相方虞邻国难,庙堂谁听徙薪谋。
义如杞殖仍忠壮,识比申胥不怨尤。
松柏萧萧九原路,高名常共建溪流。
自从玉帛交殊域,一见寒盟为隐忧。
乱相方虞邻国难,庙堂谁听徙薪谋。
义如杞殖仍忠壮,识比申胥不怨尤。
松柏萧萧九原路,高名常共建溪流。
此诗首句“自从玉帛交殊域,一见寒盟为隐忧”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分离的哀愁。玉帛比喻高洁的友情,殊域则指远隔千里的分别。一见面就感到寒冷的盟誓,转化为了内心深处的忧虑。
“乱相方虞邻国难,庙堂谁听徙薪谋”两句写出了战乱频仍、国家多难的时代背景。方虞可能指的是古代典故中的忠诚与困境,而庙堂则是朝廷的象征。在这个动荡的时期,诗人质疑在朝廷中谁还能听取到像徙薪(一种补充燃料的小木片)一样微不足道的良策。
“义如杞殖仍忠壮,识比申胥不怨尤”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忠诚品质的赞美。杞殖、申胥都是古代忠臣的典故,这里用来形容朋友间坚定不移的信义和对过失的宽容。
“松柏萧萧九原路,高名常共建溪流”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幅秋天松柏在风中摇曳,古道荒凉的景象。诗人通过这种自然景观的描述,寄托了对朋友高洁品格和永恒友谊的赞美。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同时也颂扬了忠诚与坚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