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自潺湲月自明,画船红烛记君行。
连床已负平生约,败壁空题旧日名。
老泪可堪吴季重,何人解惜李宣城。
伤心忍死封书处,大半欹斜字不成。
水自潺湲月自明,画船红烛记君行。
连床已负平生约,败壁空题旧日名。
老泪可堪吴季重,何人解惜李宣城。
伤心忍死封书处,大半欹斜字不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孙绪为悼念友人李公从所作。诗中以水之潺湲、月之明亮起兴,描绘出一幅静谧而哀伤的画面,借以表达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水自潺湲月自明”,开篇即以自然景象入诗,潺潺流水与皎洁明月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暗喻逝者虽已离去,但其形象和精神如同流水与明月一般永恒存在。
“画船红烛记君行”,进一步点明逝者生前的场景,通过“画船”与“红烛”的意象,生动地再现了友人离别时的场景,红烛映照下的画面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不舍。
“连床已负平生约,败壁空题旧日名”,这两句表达了对逝者生前未竟之约的遗憾与怀念。连床共寝的约定未能实现,曾经在墙壁上题写的姓名如今只剩下痕迹,流露出对逝者无法弥补的遗憾之情。
“老泪可堪吴季重,何人解惜李宣城”,这里引用了吴季重和李宣城的典故,表达了对逝者才华与品德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逝者无人理解、无人惋惜的感慨。
“伤心忍死封书处,大半欹斜字不成”,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逝者时的悲伤与无奈。在写给逝者的信件中,泪水模糊了视线,使得字迹歪斜,难以成文,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哀思。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物、往事回忆以及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深刻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悼之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梅谢了。
塞垣冻解鸿归早。
鸿归早。
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
淮河北去炊烟少。
炊烟少。
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曾看洛阳旧谱。
只许姚黄独步。
若比广陵花。
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
今日荆榛狐兔。
君莫说中州。
怕花愁。
金闺彦,荷蕢过山前。
把钓坐溪边。
呼来每得天颜笑,放归犹作地行仙。
尽教人,瞋避俗,谤逃禅。
且缄了、淳夫三昧口。
更袖了、坡公三制手。
宁殿后,不争先。
小于卫武二十岁,大于绛老两三年。
这高名,并上寿,几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