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瀑恋苔矶,难招出翠微。
死因岩作墓,生以石为扉。
已叹逃名是,犹嫌学佛非。
后来无此士,不但鹤书稀。
爱瀑恋苔矶,难招出翠微。
死因岩作墓,生以石为扉。
已叹逃名是,犹嫌学佛非。
后来无此士,不但鹤书稀。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创作的《蔡溪岩》,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爱瀑恋苔矶,难招出翠微”两句,以瀑布和苔石为象征,形容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以及想要脱离尘世纷扰,隐居山林的心愿。
“死因岩作墓,生以石为扉”则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永恒的精神态度。岩石作为自然界中最坚固的存在,成为诗人理想中的墓所和生命之门。
“已叹逃名是,犹嫌学佛非”表明诗人对当时社会名利的淡漠,以及对于佛法修行的一种质疑或不屑。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更为纯粹和深远的精神寄托。
最后,“后来无此士,不但鹤书稀”则是诗人对于未来是否还能有志同道合之士的怀疑,以及对传统文化可能日渐消逝的忧虑。鹤书在这里象征着古代文人的交流和智慧的传承,而这种传承似乎正变得越来越稀缺。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家园的追求,以及对社会文化变迁的一种深刻感悟。
五陵春色旧曾游。翠娥讴。锦缠头。
花落花开,不信有并州。
浅碧障泥红叱拨,柳桥外,满东风,无点愁。
近来近来双鬓秋。心渐收。情尚留。
底事底事遽如许,身世沉浮。
何况年华,长向镜中羞。
才见那时帘外月,便想起,醉吹箫,罨画楼。
昔日少年今渐老,追忆旧游,而今难得。
朱雀桥边,乌衣巷口,前朝旧宅。
秦淮畔、走马听莺,几醉笙歌月。
二十年浑似梦,尘土风波,尽曾经历。
画省黄扉,但碌碌无庸,枉教头白。
江左故人,时寄我、锦笺盈尺。
却怜几个同心,又隔天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