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眼欲读天下书,力虽不迨志有馀。
千载欲追圣人徒,慷慨自信宁免愚。
置书不读谈虚无,谁其始为此创疽。
古时泽被禽与鱼,博施所以为唐虞。
正使老释信不诬,为我未免近杨朱。
高轩大旆塞路衢,台阁尊显来于于。
安得禹皋日陈谟,沾濡四表无焦枯。
坐令事业见真儒,老农不恨老耕锄。
两眼欲读天下书,力虽不迨志有馀。
千载欲追圣人徒,慷慨自信宁免愚。
置书不读谈虚无,谁其始为此创疽。
古时泽被禽与鱼,博施所以为唐虞。
正使老释信不诬,为我未免近杨朱。
高轩大旆塞路衢,台阁尊显来于于。
安得禹皋日陈谟,沾濡四表无焦枯。
坐令事业见真儒,老农不恨老耕锄。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读书》,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圣贤之道的追求。首句“两眼欲读天下书”形象地写出诗人求知若渴的心境,尽管力量有限(“力虽不迨”),但志向坚定(“志有馀”)。接着,诗人表示自己虽有千年追寻圣人之志,却也明白自己的局限(“慷慨自信宁免愚”),认识到空谈玄理而不实践(“置书不读谈虚无”)的危害。
诗人批评了始作俑者,指出古代圣贤如唐虞般广施恩泽,惠及万物(“古时泽被禽与鱼,博施所以为唐虞”),而如果效仿佛家或杨朱之说,过于消极,不利于社会福祉(“正使老释信不诬,为我未免近杨朱”)。他向往像禹皋那样能提出有益的建议(“安得禹皋日陈谟”),使天下万物受益(“沾濡四表无焦枯”),并感叹若能亲身实践,即使是老农也不遗憾(“坐令事业见真儒,老农不恨老耕锄”)。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陆游对于读书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于社会责任和实践道德的重视。
积潦卷洪落,秋容媚郊坰。
登高望长陌,念君将有行。
君生盛德后,家世多簪缨。
尚书望最重,当代推名卿。
几年卧东山,属望劳苍生。
天亦阴相之,芝兰满阶庭。
君子尤可人,少日负俊声。
曼倩聊玩世,子真岂求名。
一官姑自慰,三岁俄终更。
我从韩溪来,挽袂仍班荆。
殷勤故旧意,丁宁离别情。
圣门虽高远,心地当恢宏。
笃敬己可克,致知义方精。
造次勤钻仰,从容自规绳。
他时立朝右,风节弥坚贞。
江湖秋多风,归途眼增明。
引首看高举,毋辞事遐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