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以文章著,殊乖作者心。
道犹资化育,价只待璆琳。
大地孤行迥,青山一卧深。
人来问容色,发白已如今。
遂以文章著,殊乖作者心。
道犹资化育,价只待璆琳。
大地孤行迥,青山一卧深。
人来问容色,发白已如今。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收到宁都魏善伯寄赠的文集后所作的回赠之作。诗中表达了对魏善伯文集的赞赏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文学创作与个人内心追求之间矛盾的思考。
首句“遂以文章著,殊乖作者心”点出魏善伯以其文才而闻名,但这种名声与他内心的真正追求似乎有所偏差,暗示了文学创作与个人真实情感之间的复杂关系。接下来,“道犹资化育,价只待璆琳”两句,进一步阐述了文学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形式和内容的完美,更在于能否启迪人心,如同美玉一般珍贵。这里将文学作品比作美玉,强调了其内在价值的重要性。
“大地孤行迥,青山一卧深”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独立精神的向往。这两句通过对比大地的广阔与青山的幽深,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
最后,“人来问容色,发白已如今”则以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收尾,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境遇的变化。面对来访者的询问,诗人以自己已白发苍苍作为回答,既是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也是对自己一生经历的一种总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魏善伯文集的赞美,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和文学价值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崔黄拂素桃李开,春闺融艳蜂蝶猜。
范郭挥毫水石具,古愁宛奥关山回。
近代名家工写物,妍媚嶙峋空杰出。
此君孤禀岁寒姿,不入寻常丹粉律。
江南钩锁殊拘挛,直干蟠郁羞云烟。
湖州书饱翻老墨,放枝落纸争流传。
有来一幅垂虚壁,冷叶疏茎伴幽寂。
眼空四海无与俦,出手知公不劳力。
世间快意非人为,曩昔经营心坐驰。
从容会合若符节,辛苦反悟皆儿痴。
从今相对成三友,憎爱俱捐保长久。
茂林分荫巳无穷,更合新诗同不朽。
卷怀无与适,著冠试徐行。
廊西小堂幽,丛篁杂荷声。
吹衣怯风猛,帘垂一床横。
坐馀忽屡叹,安閒吾半生。
无端局官簿,随群觊浮荣。
出入与日俱,何尝惠黎氓。
今晨疾在告,反觉意气平。
炉烟结复开,远度松梢明。
晴久色愈耐,枝疏韵尤清。
香去松不随,香来松不迎。
倏然归太虚,无心计亏盈。
一著要我决,岂在他人评。
还寻鸥鹭伴,静乐乌可名。
眼前俗物空,秋老共身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