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林长闭关,岁久欲西还。
落日人烟少,秋风梵磬閒。
锡飞孤鹤外,衲过断云间。
应叹无期别,相寻何处山。
深林长闭关,岁久欲西还。
落日人烟少,秋风梵磬閒。
锡飞孤鹤外,衲过断云间。
应叹无期别,相寻何处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即将返回山中修行的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
首句“深林长闭关”描绘了僧人长期隐居于深邃幽静的山林之中,仿佛与世隔绝,过着与尘世截然不同的生活。接着,“岁久欲西还”则透露出僧人对山中生活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回归自然的渴望。
“落日人烟少,秋风梵磬閒”两句,通过夕阳西下、人迹稀少的景象,以及随风飘荡的梵钟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这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僧人内心世界的平静与超脱。
“锡飞孤鹤外,衲过断云间”描绘了僧人行走在山间的情景,锡杖在空中划过,仿佛与远处飞翔的孤鹤相呼应;僧衣(衲)穿过云层,象征着僧人的修行之路既孤独又充满挑战。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最后,“应叹无期别,相寻何处山”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离去的不舍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未知山川的向往和探索之心。这句话既是对僧人归隐生活的感慨,也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归山情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中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追求,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与敬仰。
冷眼三边处。喜舍人、水滨跃马,上京西路。
三国英雄千载矣,形胜依然如故。
这勋业、向谁分付。
袖里翰林风月手,也何妨、戮力风寒护。
谈笑暇,诗吟虏。岘山几载无人顾。
幸如今、剪除荆棘,扫清飙雾。
换得东南新局面,政欠十分著数。
算人物、须还羊杜。
玉帐筹边机会好,把规模、赶出中原去。
天下事,书生做。
剑津徐处士,湖海尽知名。
术造勾庚妙,书研遁甲精。
寒斋留尔久,别驿若为情。
定赴秋风约,西湖酒重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