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翠藏烟,杏红流水归何处。透帘穿户。
更洒黄昏雨。织锦题书,谁寄愁情去。浑无绪。
绿杨千缕。不似真眉妩。
竹翠藏烟,杏红流水归何处。透帘穿户。
更洒黄昏雨。织锦题书,谁寄愁情去。浑无绪。
绿杨千缕。不似真眉妩。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茂一的《点绛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淡淡的忧伤。
“竹翠藏烟”一句,以生长茂密的竹子来形容环境的清幽与静谧,同时“杏红流水归何处”,则是用杏花随着流水飘零,象征着时光易逝和人生的无常。
“透帘穿户,更洒黄昏雨”两句,通过细雨渗入室内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淡淡的悲凉气氛。黄昏时分的细雨,不仅增加了环境的湿润感,也加深了诗人的情感。
“织锦题书,谁寄愁情去”这两句,则是通过对古代妇女织锦并在其上题字的情景来传达诗人内心的忧虑。这里的“愁情”,既可能是诗人自己的,也可能是他所寄托的某种情感或故事。
最后,“浑无绪,绿杨千缕。不似真眉妩”两句,更是在用景物来比喻内心的情感。绿杨千缕,不仅形容了自然界的繁盛,也象征着诗人内心复杂而又无法言说的情感。而“不似真眉妩”,则是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描述,表达了一种既非真实又不失为美好的情怀。
整首诗以其淡雅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在宋代诗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俗间忘胜践,客里度春愁。
拄颊真狂计,焦头乏远谋。
刚疏徒自许,德怨浪相求。
奏乏三千牍,诗惭一百筹。
岂能资宦达,端合办归休。
遣兴鹅儿酒,销魂燕子楼。
枯筇青草渡,老屋白蘋洲。
此意无穷乐,今怀未满忧。
转喉宁问讳,绕指叵思柔。
二妙看腾踏,频年叹滞留。
花时闭深院,云际渺轻舟。
应念骑曹掾,平生信谬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