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历山房久杜门,清晨踏碎碧苔纹。
池经宿雨添三尺,花怯春寒瘦一分。
满地月凉翻竹露,隔溪风细度松云。
近来生计随缘足,半亩荒畦手自耘。
寂历山房久杜门,清晨踏碎碧苔纹。
池经宿雨添三尺,花怯春寒瘦一分。
满地月凉翻竹露,隔溪风细度松云。
近来生计随缘足,半亩荒畦手自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寂寞山房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开篇“寂历山房久杜门,清晨踏碎碧苔纹”写出了诗人早起行走于静谧的庭院之中,脚下是被踩踏得断裂的青苔,这些细节展示了他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情景。
“池经宿雨添三尺,花怯春寒瘦一分”则描绘了一场雨过后的景象。水面因雨而涨,花朵在春日的寒风中显得更加单薄,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对周遭环境的敏感观察。
“满地月凉翻竹露,隔溪风细度松云”一句更是将夜晚的清冷与晨间的宁静交织在一起,月光、竹露、微风和松云共同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山中夜景图。
最后,“近来生计随缘足,半亩荒畦手自耘”表达了诗人对现世淡然的态度,他的生活简单而充实,不追求奢侈,只在一片不大的土地上自食其力。全诗流露出一种超脱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房生活的细腻描绘,传递了一种宁静、淡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体验,是宋代文人隐逸思想的美好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