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浙三吴变体开,新城谁守瓣香来?
猎书三馆多庸手,负此昌黎著作才。
两浙三吴变体开,新城谁守瓣香来?
猎书三馆多庸手,负此昌黎著作才。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舟中怀都门故人诗三十绝句》中的第九首。姚燮以深情的笔触,回忆与京城旧友的往昔情谊,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
“两浙三吴变体开”,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思绪跨越了江南的两浙和三吴地区,暗示了与故人相聚的场景可能在这些地方。这里的“变体开”或许暗含着变化与开创之意,或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
“新城谁守瓣香来?”则转向对故人所在之地的询问,仿佛在寻找一个精神上的寄托,表达出对故人现状的关心与思念。这里的“瓣香”常用来比喻对某人的敬仰或怀念之情,增添了一种虔诚与深情的氛围。
“猎书三馆多庸手,负此昌黎著作才。”这一句则转而抒发了对故人才能的赞赏与惋惜。诗人提到“猎书三馆”,可能是指在多个图书馆或藏书之所寻求知识,但“多庸手”则暗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能遇到真正才华横溢的人并不多。诗人以此表达了对故人作为“昌黎著作才”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流露出对当前环境的不满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故人才能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故人现状的关切。语言流畅,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友情的珍视。
鹤发荒三径,溪干久赋归。
人皆笑金帚,子尚记蓑衣。
笃学藏书富,工吟信笔挥。
多情惭眷眷,入手觉辉辉。
鸾棘方娱侍,鹏程待奋飞。
讲经融有帐,进酒贺无帏。
底是锋相拄,应怜带减围。
新知虽可乐,故友渐俱非。
忽忽缠悲绪,茫茫恨化机。
何时吊乌石,有泪湿渔矶。
此老真基杖,遗文半掖扉。
苏梅今孰是,谁复识邻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