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昔歌声断,凝尘满画梁。
昭阳新奏曲,谁得奉君觞。
平昔歌声断,凝尘满画梁。
昭阳新奏曲,谁得奉君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圭的作品,名为《立春内中帖子词(其二)》。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逝去时光和旧日欢乐的怀念之情。
"平昔歌声断,凝尘满画梁。" 这两句描绘出一个场景:曾经的歌声已经不再,而画梁上则积满了尘土。这不仅是对物理环境的描写,更是作者心境的一种比喻。"平昔" 表示过去,"歌声断" 强调了往日欢乐的声音已经消失,而 "凝尘满画梁" 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积淀。
"昭阳新奏曲,谁得奉君觞。" 这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念。"昭阳" 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方或是抽象的概念,这里用来衬托新的乐章。而 "新奏曲" 则显示出一种更新换代的感受,然而这种变化并没有带给作者期待中的喜悦,因为接下来的 "谁得奉君觞" 暗示了作者对于过去时代和人物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中已无人能够像往昔那样与君同饮的失落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比新旧,表现了作者对过往美好的追忆,以及面对现实时的孤独感和失落感。
无地堪容马,朝天只御风。
石形千处险,肉质几人工。
鸟道明如线,篮舆曲作弓。
从兹分上下,荒忽入洪濛。